如何学好历史,难以从材料提取关键点

2025-02-25 07:49:2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复习方法指导(整理自新东方的长江老师讲座)
一、整合教材,形成知识结构
现有的高中历史教材以专题体例出现,在历史教学中突出了某一专题的系统性与主干性。对于学生认知某一重点知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体例也人为分割了历史知识内在的逻辑联系,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都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如对于学生理解某一专题知识来说,需要能从各个角度去综合认识,高考中的历史试题也是从多角度去要求学生分析把握历史知识,因此,在平时学习中,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整合,是新课程学习的必然要求。
第一,宏观整合,主要是指对教材进行整体知识结构的构建。是以某一主题为核心进行的整合。
第二,微观整合。对于一些教材中一些结论性强,学生往往难以通过表面阅读很难把握的知识,需要通过整合让学生理解。微观整合主要是指对于教材中某一单元或某一课内容进行的整合,也是学生宏观把握历史教材的基础。在处理这些微观知识的时候,可以对教材中的一些关键词进行有效地处理,或压缩为几个点,或扩展为几个面,使知识体系伸缩自如。
第三,教材之间的整合。在具体高三复习中,以时间为主线,以阶段特征为核心,重新整合中外历史,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与把握历史知识体系。
单向线索,宏观把握。纵向与横向两条线索,向其他专题辐射。以新中国外交为例。
[考纲] (1)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及其国际国内意义。
[学习范围]主体:《说明》第21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延伸:《说明》第16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兼顾:抗日战争、台湾问题、经济全球化等相关知识以及当今热点。

整合知识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设计相关问题,训练其适应新问题的能力。如: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尼克松主动访华的背景各是什么?从《中美联合公报》到《建交公报》有什么变化?在博螯亚洲论坛上,中美均表示加强合作应付经济危机,必要性和可能性是什么?造成中、日之间“非正常化”的因素有哪些?展望中、日、美关系的前景,有哪些有利或不利的因素?
二、注重方法,落实双基
无论基本史实,还是学科能力,都离不开有计划的记忆和训练。
第一,实行“任务驱动式”的记忆,培养历史记忆的习惯。
(1)这种方法主要用在第一轮复习时。按历史知识的相关要素,设计一张历史默写填空训练题,训练自己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把握。训练后及时订正,带着明确的任务去进行记忆,我们称之为“任务驱动式”的记忆,能提高历史记忆的效率。
(2)重视课堂方法,培养学习的耐久性与有效性。历史的学习需要持久的努力,而高三复习大容量的特点,往往会不适应,出现畏难情绪,这时候需要树立信心。同时也要注意学法,在轻松记忆中理解与掌握基础知识,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幅增加。
第二,全程跟踪,注重训练的科学性。
(1)充分利用学案。形成对于知识的整体结构,理顺历史内在逻辑关系,使记忆有思路,理解有依据,复习能梳理。
(2)加强滚动式单元训练。每周做一道综合性较强的基本题,并以采点得分的形式进行自我批阅。在综合训练形式上主要是以高考题为主要参考,在题型设置、题型分值、呈现方式等方面严格按照高考要求,分析得失原因,寻找解题思路与技巧,减少学习盲区。
(3)重视阶段错题的归纳,强化知识的再认识与再提高。一方面对于错题进行“知识漏洞标示法”,出现一个知识错误,及时在书本处标示,并写上错误原因,另一方面对 “阶段错题”进行再次或多次训练。
三、细化《考试说明》,提高实效
第一、细化《说明》的考点及考点之间的联系。说明中的高考考点相对比较明确,对历史复习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第二,细化《说明》考核目标与题型之间的联系。四方面12条能级要求是高考命题依据,也是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具体要求。因此在平时各种测试的讲评时,分析各种题型是对应考查什么知识,什么知识会以什么题型考查,在分析时进行标注,不断反复刺激学生,形成历史学习方法。如通过整理、理解获取有效信息,并完整、准确、合理地解读。再如运用知识时,重在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对历史结论的分析,而不是去死记硬背。对历史事物的解释要客观、准确、认识其本质特征,掌握其内在规律,运用比较、归纳、借鉴、引用等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
第三,细化《说明》题例的审题与答题的表述规范。这主要是通过题例引导学生从题型特点、设问方式、答案表述等方面加以规范,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规范学生的历史学习、表达、思维。学生在表述时缺乏学科语言特点、缺乏逻辑性、缺乏条理性是三大问题。因此在高三复习中,要特意研究教材与历年高考参考答案表述方式,分析表述中的逻辑性与条理性,学会复述历史(口头与书面),掌握历史学科特有的语言表述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每年高考过后,都会暴露一些问题。如:不少概念和知识点反复讲了,但没有内化转变成自身的能力;新课程下的历史科试题不是靠死记硬背短时突击就能解决问题的,考理解能力的要求高了,但还没能训练到熟能生巧。这要在2014年的复习备考中吸取经验、教训,及早动员,科学计划,严格落实。

回答2:

要想学好历史,那就去穿越吧!我当年就穿越到盘古开荒时代。直到商朝末年我才回到现代。多亏女娲娘娘相助,我才顺利回来。

回答3:

额上课认真听多做题多背诵就行了

回答4:

俗套点来说 多读多记 要有兴趣

回答5:

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 然后才会运用的 历史背景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