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主动顺应潮流,积极投入高效课堂建设

2025-02-23 13:20:2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一、以课堂改革精神为指引,建立理念主导系统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课堂教育理念不断地渗入到每一位教师的思想和行动中。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习新理念,建立新理念,运用新理念,才能积极投身于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之中,才能大胆接受,创新实践,为“减负增效”做些应有的努力,在课堂教学中,理念为主导,只有先更新自身的理念,才有可能用主观来指导客观,所以教师应该先建立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
第一,提高意识,适应课改的理念。
教与学的有效性问题,不是一个纯粹的课堂操作技术问题,其内涵丰富,涉及领域广泛,有教育哲学问题,有评价问题,有教学设计问题等等,需要广大中小学教师共同探索,创意实践,才有可能有所突破。问题尽管复杂,但在实践中教师至少要确立三个意识:正确的质量意识,辩证的效率意识,现代教学伦理意识。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的重要命题,也是深化课改的必然选择,更是每位教师的一份职业责任和专业追求。当前在教育综合改革的形势下,广大中小学教师要积极投身于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之中,大胆探索,创新实践,为“减负增效”作出应有的努力。
面对新课程教材的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等都要随之发生很大的转变,教师的角色应进行转变,以适应新教改的潮流。
在传统教学观念向现代教学观念转变方面,走进新课程,教学不再以教师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主,教学是师生共同相处,共同探讨,共同发展的过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教学从观念.思想、理论到手段、方法、模式等的根本变革。它需要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素质。
在传统教法向现代教法改变方面,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是主体,逐步转变为学生是主体。根据这些状况,教者才能考虑下一步怎样指导学生学习,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任务,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而这些有效教学是指师生在互动教学过程中,遵循一定教学活动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或实现尽可能多的预期目标,从而促进教学主体的能动性。
现代的教学思想提倡让学生能在自身现有的水平基础上有所发展,发挥他们的潜能。其次,教学要从学生的己知出发“需求出发”提出改变,使教育教学从教师的权威说教向学生的主动求知的转变,要收到这样效果,就要在备课的时候,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的“最近发展区”,明确年段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可以有所增减,有选择地和用部分课外教材内容,让不同的学生在同一节课中有各自的不同程度的收获,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要努力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课程改革对教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转变角色: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个性发展的促进者;从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和学习的伙伴;从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从学生的控制者转变为合作者;从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终身学习者和研究者。
第二,创设情境,处理关系的理念。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否能与其他同学合作探讨相关的数学问题,是否独立思考并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等等,只有创设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环境,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情感氛围。在教学中应注重把微笑带进教室,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给学生以亲切感。老师的愉快心情自然而然地影响到学生,使学生的心情更轻松。一堂课45分钟,老师不都站在讲台上,而应因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同,想方设法离开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商议。尤其注意帮助中、下等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多关心、多指导中下等生。课堂术语应多使用鼓励性语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
创设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如果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他们就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热情很高,思维也会非常活跃,学生就有一个主动探索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机会表现自己,学生有了探索的空间,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要做到创设情境,教师就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开展学生间、师生间的讨论,巧设练习。
教师要加强课堂改革,要处理好以下这四个关系:
课前预设与意外生成的关系。课堂预设就是在执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事先有一个教学的思路,有一个预案。有了这个预案有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然而,真正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间,教师面对那么多学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想,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悟,老师应该引着学生往自己的设计上靠,尽力完成事先预设的目标。同时,老师应该改变自己原来的预设,捕捉到学生这种思维的闪光点,然后就某一个问题进行探讨。
夯实双基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系。提到课堂教学,人们非常关注“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以往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强化训练而换取的“双基”质量是不可取的。新课标强调了“双基”的形成不仅要靠课堂的学习,还应有各种实践体验。在双基的形成过程中,重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自身的感悟中建构知识,在参与体验及合作互动中形成能力,只有这样获取的知识,形成的能力,才能成为学生创新与发展的基础。这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前提,培养创新人才的价值取向,以教师点拨,学生探究为特点的开放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发散性。
课堂上遵守纪律与生动活泼的关系。课堂学习活动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而课堂规则要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而不能成为束缚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戒律。那么,我们建立什么样的课堂规则,才能为学生创建宽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课堂还应做到守纪与活泼的统一,要让学生动起来,动脑、动口、动手,应正确地引导,让学生在有序的互动中学习。
刻苦用功与愉悦体验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减轻学生被动学习的心理负担。积极的情绪体验不仅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而且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良好人格的培养。学生是有差异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发展;要肯定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取得的进步;要用积极的态度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暂时挫折,进而形成主动愉快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