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艾特乌托夫的代表作是?

2025-04-01 23:06:0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代表作品:《查密莉雅》、《一日长于百年》

钦吉斯·艾特玛托夫的主要作品

中篇小说《查密莉雅》(1958年)
钦吉斯·艾特玛托夫钦吉斯·艾特玛托夫

中短篇小说集《草原和群山的故事》(1962年),获1963年列宁奖金。
中篇小说《永别了,吉利萨雷》1966年,获1968年苏联国家奖金。
中篇小说《白轮船》(1970年,后改编为同名电影,电影获1976年第9届苏联电影节大奖),小说获1977年苏联国家奖金。
中篇小说《花狗崖》(1977年)。
长篇小说《一日长于百年》(1980年,又名《风雪小站》),获得了1983年苏联国家奖金。
长篇小说《死刑台》(1986年),引起激烈的争论。
小说《群峰颠崩之时》(2006年),最后发表作品。

钦吉斯·艾特玛托夫的文学成就

艾特玛托夫是吉尔吉斯人,但是中文读者仍然习惯性地把他称为苏联作家。其实把他称为一位俄语作家似乎更为合适,虽然他声称自己能够熟练地使用双语写作,但是他的作家声誉主要是靠俄语获得的。艾特玛托夫不是一个普通的作家,他在苏联和吉尔吉斯斯坦的宏大戏剧中,还曾扮演过驻外大使、总统顾问和公正党主席这样一类更为要紧的政治角色。1958年,他凭借中篇小说《查密莉雅》出道,阿拉贡将它译成法文,称它是“世界上最美的爱情故事”。

1986年,艾特玛托夫发表长篇小说《断头台》,在苏联引起强烈的反响。仅隔一年,隆重问世的中文版引起更加广泛而热烈的争议。冯加在《译后记》中写道:“《断头台》是一部相当复杂的作品。由于小说涉及敏感的宗教问题,由于贯穿全书的有关善与恶等的哲理性思考,由于作者惯用的象征、寓意手法,更由于评论者不同的文艺观,因此《断头台》的引起争论是很自然的。”

2008年6月10日,曾在上世纪80年代对中国文学产生重要影响的前苏联作家钦吉斯·艾特玛托夫在德国逝世,享年79岁。艾特玛托夫逝世后,他的祖国吉尔吉斯斯坦当即宣布,6月14日为国悼日,巴基耶夫总统对国家电视广播公司下达总统令:“对人民作家的葬礼进行现场直播。”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总理普京也致唁电表示哀悼,普京称他的去世是“我们所有人巨大的无可弥补的损失”,“我们会记住这位伟大的作家,思想家和人道主义者”。此前,2008年被宣布为吉尔吉斯斯坦的艾特玛托夫年。

回答2:

代表作品:《查密莉雅》、《一日长于百年》

主要作品: 中篇小说《查密莉雅》(1958年)

中短篇小说集《草原和群山的故事》(1962年),获1963年列宁奖金。

中篇小说《永别了,吉利萨雷》1966年,获1968年苏联国家奖金。

中篇小说《白轮船》(1970年,后改编为同名电影,电影获1976年第9届苏联电影节大奖),小说获1977年苏联国家奖金。

中篇小说《花狗崖》(1977年)。

长篇小说《一日长于百年》(1980年,又名《风雪小站》),获得了1983年苏联国家奖金。

长篇小说《死刑台》(1986年),引起激烈的争论。

小说《群峰颠崩之时》(2006年),最后发表作品。

回答3:

钦吉斯·艾特玛托夫-个人资料 出生:1928年12月12日(斯坦塔拉斯州)
去世:2008年6月10日(德国纽伦堡)
国 籍:吉尔吉斯斯坦
代表作品:《查密莉雅》、《一日长于百年》
主要奖项:列宁奖、苏联国家奖
一定要给分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