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疫病又称轮纹病、夏疫病、露地、保护地均有发生。北京北部郊区县、河北、山西、等海拔较高的地区发生严重。
症状
叶、茎、果均可染病。叶片染病初出现水渍状暗褐色小圆点,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黑褐色斑,并有同心轮纹(彩版十五,86)。在潮湿条件下,病部长出黑色霉状物。病害由下向上发展,严重时植株下部枝叶全部枯死。茎和叶柄染病,初为灰褐色椭圆形斑,稍凹陷,渐发展扩大成长圆形或梭形斑,凹陷加深,并有同心轮纹,导致植株从凹陷的病部折断。染病果多为青果,病从萼柄处侵入,病斑圆形或椭圆形,黑色,明显凹陷,有同心轮纹。染病果提前红熟,失去商品价值。
病原
Alternaria solani(Ellis et maltin)Jones et Grout为半知菌亚门链格孢真菌。菌丝丝状有隔膜。分生孢子梗圆筒形束生,黑色,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倒棒状,有纵隔1~9个,横隔7~13个,顶端有长喙。病菌发育适宜温度26~28℃,分生孢子在6~24℃时在水中1~2小时即可萌发,侵染快、潜育期短。
发病特点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附着在病残体上或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病菌可从植株的气孔、皮孔、表皮直接侵入而形成新的病斑,长出分生孢子后,再借风雨传播。高温、高湿、田间结露有利于发病。土地贫脊、植株营养不良和生长衰弱的地块,发病重。发病多从植株下部老叶开始,渐向上发展。昼夜温差大、结露时间长、多露多雾、连续阴雨、通风排水不良、植株生长衰败等,是该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原因。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实行轮作,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并注意放风降湿,防止早衰,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2)药剂防治。苗期防治很重要。定植时剔除病苗,提倡带药定植。田间防治应及早动手,连续防治,每7~10天1次,防治3~4次。常用药剂有7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40%大富丹可湿性粉500倍液或5%百菌清粉尘每667平方米1千克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扑海因10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