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间说
首先,让我们根据课文仔细还原一下,这个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路径。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渔人先看到了山有小口,好像有光,于是就进去了。
一开始很狭窄,走了几十步变宽敞了,就进了桃花源。
课文中说的,是这样,没错吧?
根据徐苹芳对《大汉原陵秘葬经》的介绍与分析,秦汉魏晋时期,墓道的入口做成前窄后宽,目的是为防盗墓。
比如前几年新闻报道的那个曹操衣冠冢,就是如此。
而民间为了避忌死人,是不会把村社以及自己家弄成前窄后宽的。不然自己住的地方,不就和死人一样了吗?
被找到的另一个证据是,与陶渊明同一时代有个人叫郭璞。他是中国风水界公认的风水鼻祖,巨牛逼,是个真·大师,写过一本《葬经》。
《葬经》里说:门前桃桑,为大凶。
我们来看原文: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桑都是聚集阴气的。
墓道结构,依山傍水,有桑竹垂阴,有桃树辟邪。这些当时的墓地标配,在《桃花源记》全齐活了。
陶渊明和郭璞的活跃时间,只相差短短几十年。这种违反当时社会风俗的大bug,陶渊明这种大文人会注意不到吗?
当然,仅凭这点,可能还不够信服,有过度解读的嫌疑。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线索,说明那个渔夫误入的就是阴间,还遇到鬼了。
课文中说,桃花源村民的祖先是秦朝人。为躲避战乱在此定居,从此代代与世隔绝,一直到了东晋时期。
看清楚了,他们是一直与世隔绝,从未与外界有任何接触。
可是作者提到,从秦末到东晋时隔五百年,这群人穿的衣服居然和外面人一模一样。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而实际情况,东晋时期,汉服明显受到了北方民族的影响。其衣服款式和500年前的大秦朝,真不一样啊。
衣服从哪里来的呢?
其中一个推测,这些人穿的衣服是祭祀的时候烧过去的。
这个推论逻辑上没有问题,可问题就出在了关键证据“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上,这句话翻译历来存有争议。
有的学者认为,“外人”是指桃花源以外的人,有的则正好相反,认为是外面世界之外的人。
那有没有靠谱的人,曾科学地考据过这事儿呢?
说桃花源记是个鬼故事,道士也无不可,仔细想来还真有可能。
这个问题恐怕只有陶渊明最清楚了,毕竟这是他的一个幻想世界,我倒希望它是一个世外桃源
人家只是个序言,被你们想象的这么可怕(๑ó﹏ò๑)
一千个人一千个过哈姆雷特,你说是就是不是就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