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故事读书笔记

2024-11-05 02:26:1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故事:华罗庚童年时代很贪玩。他将一个小木凳拴上绳子,牵着当马骑,边骑边喊“马嘟嘟……”现在这个小凳子还陈列在“华罗庚纪念馆”里。小华罗庚读书却没心思,连小学的毕业证书都没拿到。因此有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罗呆子”。母亲只好拉他跪在菩萨像跟前,向菩萨“求智慧”。菩萨当然不会给他智慧,那么,他是如何成为一位数学大师的呢?

一次,老师把文学大师胡适的书分给学生,让每人看完后写一篇读后感。华罗庚分到《尝试集》,书中流露出作者提倡白话文的得意,认为自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于是在扉页上写了一首《序诗》: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华罗庚在读后感中,并未表达出老师所期望的对胡适的赞美之词,而是尖锐地指出:胡适的这首诗概念混乱,第一句中的“尝试”是指初次尝试,当然一试就成功是比较罕见的;第四句中的“尝试”则是指不懈地多次尝试,所以它们具有不同的含意。单独来看两个“尝试”都有道理,但胡适将二者放在一起,是拿自己的概念随意否定别人的概念。他说:“胡适序诗逻辑混乱,不堪卒读。”虽然语文老师十分不悦,但几年后还是对华罗庚说:“我早就看了你的文章不落窠臼。”

华罗庚家境贫寒,15岁初中毕业,到上海进了一家职业学校,学校免了他的学费,但他因为交不起饭钱而不得不退学回家。在他家的杂货店里,天亮了,他得帮助父亲打理店铺,顾客一来,他打算盘,记账;顾客一走,他又沉浸在数学的海洋里。一天下来,他在账本和稿纸间不断更换,思绪却丝毫没有被打乱。父亲没有文化,看不懂数学书上那些古怪符号,大发脾气:“你看这些天书做什么?书又不能当饭吃,还不赶快招呼顾客?”然后干脆把华罗庚的一大堆稿纸拿来就撕,撕完扔到大街上。他不知道,他撕掉的可能是一个伟大的猜想或定理。直到21岁那年,清华大学的光照进了昏暗的杂货店,华罗庚正式开始了数学生涯。

感想:我们铭记华罗庚的伟大,不仅仅因为他在学术方面的成就,更在于他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和逆境中奋起的信念。人格是根,才学是叶,只有根就不会出头,只有叶也会被时间的洪流冲走;二者兼备的人,才能绽放出绚丽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