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衍:
字夷甫,琅邪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西晋末年重臣,玄学清谈领袖,曹魏幽州刺史王雄之孙、平北将军王乂之子、司徒王戎堂弟。王衍外表清明俊秀,风姿安详文雅,笃好老庄学说,颇有时名。步入仕途后,历任黄门侍郎、中领军、尚书令、尚书仆射等职。
2、王导:
出身“琅琊王氏”,袭封即丘县子。凭借门荫入仕,起家司空(刘寔)东阁祭酒,迁东海王(司马越)参军。交好琅琊王司马睿,随其移镇建邺,联络南方士族,安抚南渡士族。
东晋建立后,拜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册封武冈县侯,进位侍中、司空公、录尚书事、中书监,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
3、王敦:
王敦出身琅琊王氏,善于清谈。迎娶襄城公主,授驸马都尉,历任太子舍人、给事黄门侍郎。支持晋惠帝复位,授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大鸿胪卿、侍中,出任青扬二州刺史。永嘉之乱后,消灭江州刺史华轶、镇压荆湘流民起义,拥戴晋元帝继位。东晋建立后,担任大将军、江州牧,册封汉安县侯。
4、王羲之:
凭借门荫入仕,历任秘书郎、江州刺史、会稽太守,累迁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永和九年,组织兰亭雅集。撰写的《兰亭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称病弃官,迁居于绍兴金庭。升平五年(361年),去世,安葬于瀑布山。
5、王献之:
少负盛名,才华过人。得到宰相谢安赏识,历任本州主簿、秘书郎、司徒左长史、吴兴太守,累迁中书令(号称“大令”)等职,先后迎娶郗道茂及新安公主司马道福为妻,嫁女于太子司马德文(晋安帝)。
6、王徽之:
门荫入仕,历任徐州(桓冲)骑曹参军、大司马(桓温)参军、黄门侍郎。生性高傲,放诞不羁。对公务并不热忱,时常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住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
7、王洵:
王珣出身琅琊王氏,初任大司马(桓温)主簿,深得桓温敬重,累迁琅邪王友、中军(桓冲)长史、给事黄门侍郎。太傅谢安当政,授秘书监。以才学文章受知于晋孝武帝司马曜,成为心腹大臣,累迁左仆射、征虏将军,领太子詹事。隆安元年(397年),迁尚书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说新语
1、王衍:
字夷甫,琅邪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西晋末年重臣,玄学清谈领袖,曹魏幽州刺史王雄之孙、平北将军王乂之子、司徒王戎堂弟。王衍外表清明俊秀,风姿安详文雅,笃好老庄学说,颇有时名。步入仕途后,历任黄门侍郎、中领军、尚书令、尚书仆射等职。
2、王导:
出身“琅琊王氏”,袭封即丘县子。凭借门荫入仕,起家司空(刘寔)东阁祭酒,迁东海王(司马越)参军。交好琅琊王司马睿,随其移镇建邺,联络南方士族,安抚南渡士族。
东晋建立后,拜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册封武冈县侯,进位侍中、司空公、录尚书事、中书监,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
3、王敦:
王敦出身琅琊王氏,善于清谈。迎娶襄城公主,授驸马都尉,历任太子舍人、给事黄门侍郎。支持晋惠帝复位,授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大鸿胪卿、侍中,出任青扬二州刺史。永嘉之乱后,消灭江州刺史华轶、镇压荆湘流民起义,拥戴晋元帝继位。东晋建立后,担任大将军、江州牧,册封汉安县侯。
4、王羲之:
凭借门荫入仕,历任秘书郎、江州刺史、会稽太守,累迁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永和九年,组织兰亭雅集。撰写的《兰亭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称病弃官,迁居于绍兴金庭。升平五年(361年),去世,安葬于瀑布山。
5、王献之:
少负盛名,才华过人。得到宰相谢安赏识,历任本州主簿、秘书郎、司徒左长史、吴兴太守,累迁中书令(号称“大令”)等职,先后迎娶郗道茂及新安公主司马道福为妻,嫁女于太子司马德文(晋安帝)。
这里的王家指的是当时南朝的大士族琅琊王氏,在《世说新语》中间记录了很多王家的人物,比如王安石“东床快婿”还有王导等
王家的有姓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