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未全开月未圆, 寻花待月思依然明知花月无情物, 若是多情更可怜.什么意思

2025-04-15 15:07:2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意思是:花还没有全开,月还没有全圆的时候,在等待花开、月圆。但是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明明知道花月如此无情,还要苦苦追寻等待。

原文:

丙午三月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金尊,江上烟云向晚昏。须倩东风吹散雨,明朝却待入花园。”十三日吉祥院探花:“花未全开月未圆,看花待月思依然。明知花月无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怜。”十五日山堂书。

出自:北宋书法家蔡襄《山堂诗帖》

这是一首禅语诗。是禅宗推崇的一个人间最美的境界。

扩展资料:

赏析

这是一首禅语诗。是禅宗推崇的一个人间最美的境界。

第一句,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亮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仍是人的心中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第二句,虽然看到的事物是不完美的,但是人还是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一心找到完美的花月。

第三句,虽然知道花月不是像人一样能够感受到情感的,不能够由于知道了你的感受就随你心愿。第四句,在花月无情的情况下还自作多情是很可怜的。

整首诗就是劝导人们不要钻牛角尖,不要老希望任何事都能随心所欲达到完美,要知足长乐。于丹在《论语心得》的讲座中,讲到先哲的一句话,“人生最完美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

参考资料:

山堂诗帖-百度百科

回答2:

意思是花还没有全开,月还没有全圆的时候,在等待花开、月圆。但是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明明知道花月如此无情,还要苦苦追寻等待,多么可怜。

“花未全开月未圆, 寻花待月思依然”出自北宋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和茶学家蔡襄的诗作《吉祥寺赏牡丹对月》。原诗:

花未全开月未圆,看花俟月思依然。

明知花月无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怜。

释义:

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亮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仍是人的心中有所期待、有所憧憬。虽然看到的事物是不完美的,但是人还是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一心找到完美的花月。虽然知道花月不是像人一样能够感受到情感的,不能够由于知道了你的感受就随你心愿。

在花月无情的情况下还自作多情是很可怜的。

扩展资料:

蔡襄,字君谟,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人。北宋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和茶学家。工书法,诗文清妙,擅茶艺,与东坡有“斗茶”轶事。英宗时曾任杭州知州,对吉祥寺情有独钟,留下佳作《吉祥寺赏牡丹对月》。整首诗就是劝导人们不要钻牛角尖,不要老希望任何事都能随心所欲达到完美,要知足长乐。

另一说法是出自蔡襄的《十三日吉祥探花》,与《吉祥寺赏牡丹对月》有略微差别,疑为同一首。

禅宗所推崇的人间最好的境界,叫“花未全开月未圆”。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而未全开,未全圆,仍使你的内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人生之道如此,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点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阔天空。

据说“花未全开月未圆”是曾国藩平生最喜欢的一句诗,曾把这种境界作为一生的追求,他经常在心中反复念叨“花未全开月未圆”。他灭了太平天国到了功成名就的时候,毅然自销湘军,自树对手淮军。五十五岁时,辞去一切职务,注销爵位,提前退休。

花未全开月未圆,正是意境最佳时。

参考资料1:百度百科-吉祥寺遗址

参考资料2:百度百科-十三日吉祥探花

回答3:

花还没有全开,月还没有全圆的时候,在等待花开、月圆。但是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明明知道花月如此无情,还要苦苦追寻等待,傻的可爱!

回答4:

花未全开月未圆, 寻花待月思依然。明知花月无情物, 若是多情更可怜。
这是一首禅语诗。是禅宗推崇的一个人间最美的境界。
第一句,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亮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仍是人的心中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第二句,虽然看到的事物是不完美的,但是人还是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一心找到完美的花月。
第三句,虽然知道花月不是像人一样能够感受到情感的,不能够由于知道了你的感受就随你心愿。
第四句,在花月无情的情况下还自作多情是很可怜的。
整首诗就是劝导人们不要钻牛角尖,不要老希望任何事都能随心所欲达到完美,要知足长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