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据统计,在我国2亿辆机动车中,摩托车占比接近一半。摩托车在交通运输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农村和中小城镇地区,摩托车已成为主要的代步工具。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跃居全球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国,摩托车产业也成为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制造产业之一,然而,在国内城市限摩、禁摩日益扩大的背景之下,摩托车产业将何去何从?
产销出口全球No.1
摩托车是我国居民重要的交通工具,其类型包括两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轻便摩托车、货运摩托车及运动摩托车。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截至到2011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25亿辆,其中摩托车保有量在2011年增加了260万辆,达到1.05亿辆。
近年来,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摩托车整车制造发展明显强于日本、德国、意大利等传统摩托车生产强国,我国已跃居全球第一大摩托车生产国。截至2011年末,我国摩托车整车制造行业产销量连续19年世界第一、出口量连续11年全球居首。
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限摩”、“禁摩”,摩托车在城市的市场空间被日益压缩,而在我国广阔的农村及城镇地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摩托车下乡”成为刺激我国城镇及农村地区摩托车消费需求的强心剂。
摩托车下乡是国务院为刺激国内广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而采取的重要优惠政策,是实现惠农强农目标的需要,也是拉动消费带动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施行的摩托车下乡优惠政策将持续到2013年1月31日。
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到,“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达到7%以上,到2015年将超过8310元的目标,农民的消费能力也将大幅提升。从国家政策来看,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大大降低了农民负担,释放了购买力,而国家摩托车下乡政策的推行,加之农村道路条件的日益改善,也将进一步刺激了农民购买力的提升。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摩托车整车制造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分析报告(2012版)》分析指出,当前国内摩托车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呈金字塔型,主要分为三个层次:5000元以下主要针对农村市场,占60%;5000-13000元,主要是城乡结合部即小城镇市场,占30%;13000元以上,则主要是沿海发达城市和地区,占10%。
前瞻产业研究院摩托车行业研究员刘瑞柏认为,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持续推进,中、西部地区摩托车市场有望快速扩大,同时新兴城市对中高档摩托车的需求也有所增长,这也将有利于我国摩托车行业的整体发展。
在全球主要的摩托车出口国中,日本、中国、意大利、美国、德国、比利时、泰国和法国已经占据了全球摩托车出口市场94%的份额,其中日本以技术、品牌优势力压中国、印度等生产大国,成为全球摩托车行业的超级强国,而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摩托车产销国,销售额中的40%以及利润的50%以上均来自出口。
过去几年,在国内市场需求乏力的情况下,摩托车企业加大了出口力度,市场表现突出。2011年以来,摩托车出口市场的增长幅度较大。2011年1-12月共出口摩托车1074.47万辆,同比增长27.67%,累计出口金额51.06亿美元,同比增长35.24%,出口国家主要集中在尼日利亚、缅甸、阿根廷、多哥、伊朗等。
2011年,中国摩托车整车制造行业进出口总额为543099.66万美元,同比增长35.54%;其中进口额为2063.22万美元,同比增长97.81%;出口额为541036.44万美元,同比增长35.37%,实现贸易顺差538973.22万美元,同比增长35.21%。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监测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出口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依次为:隆鑫、力帆、宗申、广州豪进、银翔、大长江、航天巴山、广州大运、金城和新大洲本田,出口量分别为104.48万辆、91.77万辆、66.70万辆、58.57万辆、55.94万辆、47.31万辆、44.15万辆、43.83万辆、38.58万辆和31.57万辆。当年该十家企业共出口582.90万辆,占摩托车出口总量的54%。
金融危机后,我国摩托车行业有所复苏,但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全国103家摩托车生产企业2011年经营统计,我国摩托车生产企业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经济指标同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前瞻产业研究院摩托车行业研究员刘瑞柏认为,面对这样的形势,摩托车生产企业仍然应该保持警惕,积极进行产业布局及调整,整合优势项目与核心能力,鼓励创新技术,才能确保中国摩托车市场的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稳定发展,并逐步形成自己的产品优势和品牌优势。
前景广阔 应用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