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成本是指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又称为择一成本、替代性成本。机会成本对商业公司来说,可以是利用一定的时间或资源生产一种商品时,而失去的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机会就是机会成本。
显性成本是指计入账内的、看得见的实际支出,例如支付的生产费用、工资费用、市场营销费用等,因而它是有形的成本。
隐性成本是相对于显性成本而言,是一种隐藏于经济组织总成本之中、游离于财务监督之外的成本。
没什么关系
在现代经济学中,机会成本是指某种资源用于一种特定用途而不得不放弃掉的其他机会所带来的成本,其数值通常用这种资源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高收入来衡量。比如,假定企业使用自己建成的办公楼,当期没有进行维修,那么在会计看来,大楼当期没有发生支出;但在经济学家看来,如果大楼出租是可以获得一定的租金的,假设在一定期限内的租金是10万元,则这10万元就是企业的机会成本。需要注意的是,机会成本主要是在分析中使用的,实际上没有发生。
显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购买生产要素所花费的实际支出。例如,企业雇佣工人支付的工资、购买原材料的费用都是显成本,这是会计核算必须考虑的成本。
隐成本是指企业使用自己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机会成本。例如,企业没有租赁或购买厂房,而是适用自己建设的厂房,计算企业成本时往往没有考虑在内,其实这是隐成本,在经济分析时需要考虑在内。
几个变量的关系:经济成本=显成本+隐成本。
在现实经济决策、日常生活中,机会成本、显成本和隐成本的运用是广泛的。比如,当我们在读书和就业之间选择时,如果不考虑机会成本,往往会认为读书的成本就是学费、生活费之和,考虑了机会成本就不同了:读书的成本除去学费、生活费还要考虑到这几年不读书去工作的收入,只有高效利用学习世间,才算是增加了自己的收入,显然这对于激励我们珍惜学习时间是很有帮助的。再如,计算农民的生活成本时,往往不会考虑到农民的粮食、蔬菜,还包括一些鸡鸭等家禽是自己种养的,而不是通过市场购买的,所以低估了农民的生活成本。这种方法只是计算了显成本,忽视了隐成本,即吃自己种养粮食和禽类的成本,是不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