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怎样处理高放射性核废料的

2025-04-28 01:49:27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中国处理高放射性核废料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投产发电以来,中国核电事业在十几年间获得了飞速发展。根据来自核工业部门的最新资料,截止至2013年9月30日,我国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数量已达17台,核电总装机容量14833.79MWe。2013年,我国核电占总发电量1.97%。
中国的核废料处置库最终将建于中国西北部的一个地区,这个地区叫北山,是我国高放射性核废料处置库的重点候选地之一。
北山是一片与海南省面积相当的戈壁滩,人烟非常稀少,整个地区人口不 到1.2万人,可以说除了沙砾和枯黄的骆驼草以外,寂寞得连回声都没有。北山经济发展很落后,周围也没有什么矿产资源,建设核废料库对经济发展影响较小。这里气候条件也很理想,全年降雨量只有70毫米,而蒸发量却达3000毫米,因此地下水位很低,也就减少了放射性元素随地下水扩散的危险。北山还拥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库址距离铁路也就七八十公里。此外北山的地质条件非常优越,地处地壳运动稳定区,库址所在地有着完整的花岗岩体,而花岗岩是对付辐射的最好的 ‘防护服’。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专家们在北山进行考察之后称,北山是世界上最理想的核废料库址之一。
处理标准
处置库不会对当地造成不良影响。
这些核废料首先要被制成玻璃化的固体,然后被装入可屏蔽辐射的金属罐中,最后人们将这些金属罐放入位于地下500—1000米的处置库内。由于核废料的半衰 期从数万年到10万年不等,在选择处置库时必须确保其地质条件能够保障处置库至少能在10万年内安全。
核废料
泛指在核燃料生产、加工和核反应堆用过的不再需要的并具有放射性的废料。也专指核反应堆用过的乏燃料,经后处理回收钚239等可利用的核材料后,余下的铀-238 等不再需要的并具有放射性的废料。
核废料的特征是:
①放射性: 核废料的放射性不能用一般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消除,只能靠放射性核素自身的衰变而减少。
②射线危害: 核废料放出的射线通过物质时,发生电离和激发作用,对生物体会引起辐射损伤。
③热能释放: 核废料中放射性核素通过衰变放出能量,当放射性核素含量较高时,释放的热能会导致核废料的 温度不断上升,甚至使溶液自行沸腾,固体自行熔融。
处置方法
经过多年的试验与研究,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安全可行的方法就是深地质处置方法,即将高放废料保存在地下深处的特殊仓库中永久保存。

回答2:

人类是如何处置有“万年恶灵”之称的高放射性核废料?

回答3:

现阶段深地质处置是高放废物处置最现实的一种方法:在地下建造一个处置库。为了保障核素不会向外迁移,设置层层屏障。首先将高放废液进行玻璃固化,再将玻璃固化体装入金属罐。在处置库中这些废物罐周围充填有回填材料。同时还要找到一块巨大的天然岩石做处置库的外壳。因为稳定完整的岩体才是确保核素不向外迁移的最强有力的保证。
选在花岗岩是基岩的地区;人口密度小;雨水少、蒸发量大;地壳比较稳定;经济发展前景不好、没有矿床。在这些条件的衡量下,王驹他们的视线渐渐从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五个候选区集中到了西北预选区。北山位于西北地区,海拔1500-2500米,为岩漠、戈壁景观,气候干燥,年降雨量约为70毫米,而蒸发量高达3000毫米,方圆上千平方公里,荒无人烟,仅在夏季有少数牧民在此放养数量极有限的骆驼和羊。
高放废物处置研究的难点在于它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在核工业产生的废物中99%属于中低放废物,处理起来相对容易。而剩下的1%含有多种对人体危害极大的高浓度放射性核素,其中一种被称为钚的核素,只需摄入10毫克就能让人致死。其毒性尚不能用普通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使其降解或消除,只能靠自身的放射性衰变慢慢减轻其危害。高放废物要达到无害化需要数千年、上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对它的安全处置成为世界性难题。
核废料泛指在核燃料生产、加工和核反应堆用过的不再需要的并具有放射性的废料。也专指核反应堆用过的乏燃料,经后处理回收钚239等可利用的核材料后,余下的不再需要的并具有放射性的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