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考行测备考快找主旨句之必要条件关联词?

2025-04-07 09:42:5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在行测文段阅读题和文章阅读题中,很多题目是主旨概括题。这种题目的做法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找到关键句是重中之中。这就是我们可以从关键词切入寻求答题的突破口,把握文段核心意思。讲解一下依靠关键词寻找主旨句,确定文段主旨,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2018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

一、常见关键词包含了转折词、递进词和总结词。

1.转折词:“但是”、“然而”、“其实”和“实际上”

转折词是表达文段内容或者作者感情态度发生相反变化的词汇,转折前后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四个词是文段阅读中最为常见的的转折词。在文段阅读中,转折词前的文段一般描述的是北京现状或者其他人的观点和态度,而在转折后的语句中则表达的是的是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所以,在转折之后一般是作者强调的东西,能够反映文章的重要内容,很有可能是文章的主旨。

例题1.在人类寻求安定的社会秩序的过程中,法律始终只是一种实现路径,并不是所有的社会关系都能依靠法律来有效调整,也并不是所有的立法都能解决现实中的复杂问题。轻视立法固然不可取,但把眼界过于集中在立法的书面活动上,动辄呼吁加强规则制定,也未必是一种追求法治的理性态度。根据这段文字,作者批判的是什么观点或态度?

A.重立法而轻执法

B.重法治而轻道德

C.社会问题应当通过立法解决

D.完善法律体系是法治的前提

【答案】:C项。文段的主题句为文段尾句转折关联词引导的句子“把眼界过于集中在立法的书面行动上,动辄呼吁加强规则制定,也未必是一种追求法治的理性态度”。既然,过于强调立法并非理性,也即作者批判的正是过于强调立法的重要性。C项符合。A项对执法轻视问题,文段并没有提及,并非作者所批判的内容;B项提及的道德轻视问题,也并没有在文段中出现;D项强调的是法律体系的重要性,但文段强调的是立法的重要性,而并非法律制度本身的重要性。故选C。

2.总结词:“因此”、“总之”、“所以”和“因而”

总结词是对文段内容的总结的词汇,一般出现在文段的结尾。“因此”和“所以”也是因果关系的“果”,事实上也是前文的一个结论。在文段阅读中,这四个词将前文的所分析的内容进行了一个综合,得出一个完整的观点,考生可以根据总结词断定前文与后文的关系,从而确定文段中心。

例题2一般来说,一个社会的监督体系是由多方面力量组成的,媒体监督不应成为其中的主要力量,更不应“一枝独秀”,因为这个休系还应该包括公众监督、制度监督等多个方面,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会使整个体系出现明显漏洞。单纯依靠一种监督力量,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来说都是“不安全”的,因为不同的监督力量,在整个体系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媒体监督相对于制度监督等方式而言,是一种非强制性的监督,不仅受制于是舆论环境,而且监督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督对象的态度,因此,将整个社会监督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媒体身上,既不科学,也不现实。这段文字针对的主要问题是(
)。

A. 目前媒体监督被赋予过多的期望

B. 社会监督未引起监督对象的足够重视

C. 媒体监督的效果尚不理想

D. 强制性监督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答案】:A项。概括文段最后一句总结性的话:“因此,将整个社会监督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媒体身上,既不科学,也不现实”,可得出文字针对的主要问题是“目前媒体监督被赋予过多的期望”。故答案为A。

二、常见关键词的综合运用。

如果文段中出现了多个转折词、递进词和总结词,那么就比较这几个词之后的句子,比较哪一句话在文章中更加处于中心地位。通常处于文章中更加后面的位置更为重要,应该给予重视,尤其是包含了总结词的句子相比转折词更为重要,是文章的主旨句。

考生应该结合我们常见的阅读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运用这些关键词把握文章的中心,快速选出答案。

例题3.随着“谁主张,谁举证”这一司法原则的强化,能否搜集到有力的证据,成为民事诉讼胜败的关键。目前,虽然人们的调查取证意识增强了,但搜集、保存和运用证据的能力还较弱,许多当事人往往只好委托律师或其他人员进行调查取证,因此民事类调查取证的需求越来越大。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民事诉讼中调查取证的主要途径

B. 当事人取证意识与取证能力之间的差距

C. 民事诉讼调查取证需求增大的原因

D. 搜集证据成为诉讼胜败关键的法律依据

【答案】:C项。题目先提出两个观点“证据是民事诉讼胜败的关键”,“由于人们搜集、保存和运用证据的能力还较弱,许多当事人只好委托律师或其他人员进行调查取证”,最后得出结论“因此,民事类调查取证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题干想要说明的是“民事诉讼调查取证需求增大的原因”。故选C。

回答2:

榆树华图为您服务:

开学啦!上课啦!只有回到学校,才能见到那么多的小鲜肉和软妹纸;只有上华图官网,才能看到小编的文章哦!小伙伴们,看完了鲜肉和妹纸,我们要继续学习啦。这篇文章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利用必要条件关联词找主旨句的方法,接下来,小编要开始表演了。
必要条件顾名思义就是必须存在的条件,没有这个条件的存在就不会引导出之后的结果,可见它对整个句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而且,在阅读理解部分的主旨概括题中,文段的主旨句常常出现在表示必要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后!!!因为必要条件通常引导对策句,对策在“只有”后面,“才”之前,而文段中的主旨句通常会以对策句或观点句的形式出现。这下大家肯定打起精神了,学会了这个方法,拿下主旨概括题的任务变得轻松多了!跟大家再偷偷说个小秘密,这个方法在意图判断题中也很管用哦。现在,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必要条件上,除了典型的必要条件关联词“只有/唯有……才……”以外,有时候命题人还会偷个懒,将引导必要条件复句的前一小分句的关联词省略了,后半句会有“才”这一词来引导结果,这种情况下,小伙伴们要善于通过“才”这个隐性标志推测出“才”之前的语句是对策句,并且很有可能是文段主旨句。比如:“只有通过了笔试,才能参加面试”省略前部分的关联词“只有”后,变成了“通过了笔试,才能参加面试”,这两个句子都是表必要条件的句子,“通过笔试”是能参加面试的对策。可是命题人大部分时候是很“吝啬”的,他连“才”都不想给我们,但他会通过一些词语来引导解决问题的句子(即对策句),那就是可爱的对策引导词,如必须、应当、需要、务必等,找到了这些词语,主旨句神马的都很简单啦!
除了上文外,小编还要说的是必要条件的转换句式大家也要熟练掌握,因为近些年的命题思路有像变型考点转移的趋势。必要条件的转换句式有:只有A,才B= B必须A = 不A则不B =A是B的必要条件(必备要素、前提、基础、保证、保障) =A是B的基础/保障/前提=B以A为必要条件(必备要素、前提、基础、保证、保障)=B以A为基础/保障/前提。如能参加面试的必要条件是通过笔试=通过笔试是能参加面试的前提(等)。看完了文章,小伙伴们想不想试试真题呢?
【例1】要扭转那种重固定资产积累、轻流动资金积累的偏见,必须保持固定资产投资与流动资金投资的合理比例。据经验,流动资金投资占全部投资的30%较为适宜。按有关文件规定,在安排新建企业或扩建老企业时,应安排一定数量的流动资金投资,避免项目建成后因缺少流动资金而不能形成生产能力。
这段话的主旨是:
A.资产投资的膨胀,加大对流动资金的投资
B.必须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投资的合理比例
C.今后要安排一定数量的流动资金投资
D.流动资金的投资,首先要扭转轻视流动资金积累的偏见
根据提问方式,我们可以判断出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文段是总分结构,首句通过表示必要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必须”引导了对策句,也就是文段的主旨句:“必须保持固定资产投资与流动资金投资的合理比例”,后文进一步对首句进行了解释说明,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是最接近原文主旨句的表述,故本题选B项。A项无中生有,主旨概括题要忠于原文;C项表述过于片面,它是解释说明中的部分内容;D项并非文段重点,且不符合原文的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