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叶榧树的形态特征是什么?

2025-04-06 21:37:5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长叶榧树属渐危种。分布于福建西、北部地区,生境特殊,天然更新慢并随着植被的破坏而改变,成年植株越来越少。

形态特征

长叶榧树是常绿小乔森或常为多分枝灌木;树皮灰褐色,老后成片状剥落;枝条轮生或对生,开展或小枝下垂,幼枝绿色,2~3年生红褐色,有光泽;冬芽具少数交互对生的脱落性芽鳞。叶对生,裂成2列,质硬,线状披针形状,长3~13厘米,宽3~4毫米,先有渐刺状尖头,基部楔形,有短柄,上面光绿色,具2条不明显的中脉,下面淡黄绿色,有2条较绿色边带窄的灰白色气孔带。雌雄株,雄球花单生叶腋,具4~8轮、每轮4枚雄蕊。椭圆形或长圆形、基部有交互对生的苞片,具短梗;雌球花成对生于叶腋,各具2对交互对生的苞片和1枚侧生的小苞片,具短梗;胚珠单生,直立,仅1个球花发育。种子的全部被肉质假种皮所包,倒卵圆形,长2~3厘米,成熟时红黄色,被白粉;胚明显地向内深皱。

地理分布

长叶榧树分布地位于浙江西部桐庐、建德、南部仙居、松明、遂昌、缙云、丽水、龙泉、庆元、云和、永嘉,福建北部浦城及西北部泰宁等地,海拔250~900米地带。

生长特性

长叶榧树分布区位于东部中亚热带。因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气候特点是夏季气温较高、多雨,冬季比较寒冷,全年基本湿润。年平均温17~20℃,极端最高温达40℃左右,极端最低温达-9.9℃,年降水量1350~1600毫米,相对湿度80%,母岩多为花岗岩、流纹岩、灰岩和赤色砂岩、土壤为红壤或山地黄壤、强酸性,pH值5~4.2,有机质含量在10%以上。通常生长在山势陡峭、峡谷深邃或多基岩裸露的陡峭坡或溪流两旁的常绿阔叶林或次生灌丛中。在福建泰宁常和尖叶栎、乌冈栎、闽奥石楠、继木等,或与青冈、甜槠、木荷、麂角杜鹃、微毛松等伴生。长叶榧的顶芽通常生长到一定时候便停止生长,常从基部萌生数枝、使成年树多呈丛生;根系侧根和须很发达,根有肥厚的皮层,贮水能力强,能耐暂时的干旱。一般5~10年生幼树便开花结实,花期3~4月,种子次年10月成熟。

树冠最大的树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你知道什么树可供乘凉的人数最多?这要数孟加拉的一种榕树,它的树冠有一个半足球场那么大。

孟加拉榕树不但枝叶茂密,而且它能由树枝向下生根。这些根有的悬挂在半空中,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和养料,数以千计,这叫“气根”,又叫气生根。多数气根直达地面,扎入土中,起着吸收养分和支持树枝的作用。直立的气根,活像树干,可多达4000多根,从远处望去,像是一片树林。因此,当地人又称这种榕树为“独木林”。据说曾有一支六七千人的军队在一株大榕树下乘过凉。当地人们,还在一棵老的孟加拉榕树下,开办了一个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