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真的问的太好了,那我就说战国时期吧,各国鼎立时期,下面参考彭信威的《中国货币史》开始说。
“1钟 = 10釜, 1釜 = 4区,1区 = 4豆, 1豆 = 4升。”这个呢,是那个时候的所有的计量单位换算。那我们再看看这些国之间是如何换算的。“秦:1斛 = 10斗, 1斗 = 10升。楚:1筲 =5升。三晋:1斛 = 10斗, 1斗 = 10升”这样一看,也就一目了然了。
所周知中国的货币换算,是由最开始的物物交换,发展到了货币交易,所以说人们这种需求是在一开始就有的,他们会拿自己需要的和别人不太需要的进行一个交换,后来人们发现这样,可能会有一些利益上的纠纷以及盈亏。
于是就产生了货币,那么各国之间呢,他们用的钱又不一样,虽然没有像现在国家这样之间用精准的汇率计算,但古人也是很聪明的,他们会根据自己所用的货币,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那么这个评判的标准呢,当然是要以这个国家的物价为主,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货币升值与贬值,毕竟还是以这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有关的。最终制定出来一个合适的换算比例,统一都是用“升”进行交换的。
从刚刚上面的换算,我们也可以看出来秦是大国,他的货币价值比其他的要高,因此,发展水平高,交易相对就占优势,不过他国内的物价相对也是高的,和现在是一样的道理,以上就是各国鼎立时期,货币之间的换算了。
古代的货币都是以金、银、铜为主,但是在不同朝代时期,和战事的影响下,金银铜之间的兑换比率也会改变,只能是一个大概的假设: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
虽然古代多个国家的钱币不同,但都是以金、银、铜为主,各国之间的钱币换算也是通过金银铜来实现的。
古代的货币以金、银、铜为主,在不同时期各种条件共同影响下,金银铜之间的兑换比率不是一成不变的,这里只有一个大概的假设: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
古代的货币都是以金、银、铜为主,虽然国家货币种类很多,但是金银铜之间的兑换比率不是一成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