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处于我国陆上中部的扭性盆地带中,位于华北地块的西缘,是一个稳定沉降、坳陷迁移、扭动明显、多旋回的克拉通盆地。盆地现今构造面貌为一南北翘起东翼宽而长、西翼短而陡的不对称向斜。根据基底性质、地质演化历史及构造特征,盆地本部可划分为六大构造单元,即伊盟隆起、伊陕斜坡、天环坳陷、西缘逆冲构造带、晋西褶曲带和渭北隆起(图2-1)。周围环绕有河套、银川、六盘山及渭河盆地。
盆地的结晶基底为太古宇和古元古界的变质岩系,具有镶嵌增生结构。其上的盖层经历了中新元古代坳拉谷、早古生代浅海台地、晚古生代近海平原、中生代内陆盆地和新生代周边断陷等五大演化阶段,形成了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煤系和中新生界内陆碎屑岩沉积三层结构(杨俊杰等,1996)。
从早古生代奥陶纪开始,发育一横卧鄂尔多斯盆地内部的隆起带——中央古隆起,它一直持续到中侏罗世,其后随盆地东部大规模抬升而消失。不同时期古隆起形态和分布范围有所差异,并且控制和影响了当时的古地理环境和沉积相带的展布格局,同时也控制着烃源岩的发育和分布。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濒临秦祁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现今的轮廓主要是侏罗纪末燕山中期运动以后逐渐定型的,其区域构造基本特点是内部构造稳定平缓,无论是燕山中期运动以前古构造为西高东低时期,还是以后转变为西低东高时期,盆地内中、古生界地层倾角大都在10’~30’之间。定边、吴旗、庆阳一带存在区域性古隆起,其幅度下古生界为500m,上古生界为100m。中央古隆起控制着沉积发育和古岩溶地貌变化,对该区古生界天然气运聚成藏具有重要意义。
图2-1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古生界气田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