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节性
我国泥石流的爆发主要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集中降雨的激发。因此,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是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多雨的夏秋季节。因集中降雨的时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区的降雨多集中在6~9月,因此,西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6~9月;而西北地区降雨多集中在6,7,8三个月,尤其是7,8两个月降雨集中,暴雨强度大,因此西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7,8两个月。据不完全统计,发生在这两个月的泥石流灾害约占该地区全部泥石流灾害的90%以上。
(二)周期性
泥石流的发生受暴雨、洪水的影响,而暴雨、洪水总是周期性地出现。因此,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且其活动周期与暴雨、洪水的活动周期大体相一致。当暴雨、洪水两者的活动周期与季节性相叠加,常常形成泥石流活动的一个高潮。
(三)活动强度
泥石流的活动强度主要与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和水文气象条件3个方面的因素有关。例如,崩塌、滑坡、岩堆群落地区,岩石破碎,风化程度深,易成为泥石流固体物质的补给源;沟谷的长度较大、汇水面积大、纵向坡度较陡等因素为泥石流的流通提供了条件;水文气象因素直接提供水动力条件。往往大强度、短时间出现暴雨容易形成泥石流,因此泥石流强度与暴雨的强度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