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杜宾跟美系杜宾的性格都有哪些不同?

2025-03-29 08:13:4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德国早期的杜宾犬身材矮小,皮毛粗糙,无任何美感。它们的性情非常凶猛,是ONE--MAN DOG。它们是好斗的,无畏的。这作为杜宾犬早期的首要因素,人们把它出售作为护卫犬。这些杜宾有能力做任何事,包括打猎,服务工作。但它们凶猛的护卫能力是它们最主要的魅力。它们从一生下来就被一个主人训练。在当时如果一只杜宾犬能被除主人以外的人触摸那它一定不是一只合格的杜宾犬。

  美国杜宾犬俱乐部(DPCA)于1921年成立。采用1920年的德系标准,但当1925年新的德系标准出台以后,特别用强调的语言指出它凶猛的性格时,美国人犹豫了,尽管在十年以后美国人才有了自己的美系标准,那时的DPCA停留在1920年的标准上。

  在1925年的德系标准里提到:“忠诚的,无畏的,勇敢的,极端的警卫犬,这个犬种表现出自然的,凶猛的性格和极高的智力,抛开它凶猛的性格,杜宾犬是具有非常高的服从性而且非常容易接受训练。它对气味的感觉非常敏感,具有非常好的忍耐力,是很好的家庭犬,伴侣和保护者。”

  杜宾犬在美国的表现却使人日渐担忧。德系粗暴好斗,在公众场合必须佩带口罩,这一点明确了杜宾是ONE--MAN DOG。除主人以外无人能碰。在美国它的好斗性早已不被接受。

  对杜宾犬明显的分歧出现于1935年的8月份。当DPCA制订出自己的标准时,改写了德系标准,特别在性情这一方面。美系标准仍然包括这个词“好斗”但新加上了缺陷“羞涩和粗暴”同时也除去了德系中的描述“对陌生人的不信任感”。1935年的美系标准是这样形容杜宾犬的性格“精力充沛,警戒的坚定的,敏捷的,忠诚的和服从的,无畏的,好斗的”

  在1942年DPCA则彻底取消了这两个词“好斗”和“凶暴”这一杜宾犬性格的一部分,取而代之的是把“羞涩”作为它性格的主要缺陷。在1948年DPCA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宣告如果杜宾犬出现凶暴的,羞涩的表现,它将被取消参赛资格。这是DPCA做出的跨时代的一步,要知道在当时没有任何一个犬种在此前有这样的规定。一开始并不被美国养犬俱乐部所接受,但最终还是被承认了,那是历史性的一刻!

  分裂的加剧

  难道美国育种家软化了杜宾犬的性格吗?难道在育种的过程中美国人所培育的杜宾犬失去了它原有的护卫能力吗?许多欧洲的,德国的育种家非常强调的指出杜宾犬已经失去了它们原有的特性。

  而美国育种家则坚决否认了这一点。他们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延续杜宾犬原有的性格。美国人认为杜宾犬凶猛的性格完全可以在 Schutzhund (护卫犬等级考试)中得到充分的发挥。美国不同与德国。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法律,不同的生活方式,同时喜欢争论也是美国人的天性。事实上,在当时有许多保险公司不会考虑把拥有杜宾犬的家庭作为他们的客户。

  直到今天这样的争论还在持续下去。美系对德系,我想这不仅仅是这两个国家对犬种的争论,同时也反映了这两个国家不同的修养,教化和不同的哲学。

  德国对杜宾犬的育种是严格控制的。德国人严谨的作风注定他们培育的杜宾犬是十分注重功能性的,这是德国人的目标。近年以来德国人也不赞同太过凶猛地性格,他们想保留多伯曼先生培育的杜宾犬的强壮的外表,他们希望他们的犬种在护卫上表现出绝对地冷酷和勇气。这也作为他们的育种目标之一。德国杜宾犬协会规定只有通过(ZTP)的杜宾犬才能被配种。ZTP包括三个方面:1。形态测试 2.性格测试 3护卫考试 然后还要同时要求具有工作犬的工作证书(working certificate),至少要通过护卫犬一级考试(Schutzhund)。这样的狗才能被用来配种。再一次强调德国人对杜宾犬工作能力的重视。

  这里我想大家都对美国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吧?美国人喜欢创造,总是坚持自己的个性,不喜欢被支配,当然对犬类育种也不例外。任何一个犬种到美国它的体型或多或少都会发生变化。美国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调整犬的外观,绝大多数都成了SHOW级犬。所以在美国经过注册的犬都可以配种,没有其它条件。

  美国人同样很尖锐地指出:难道德国就没有作为宠物的杜宾犬吗?而作为家庭犬的宠物犬就一定需要有什么“工作性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