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赵国在长平之战后实力大减还能再撑数十年之久?

2025-02-23 07:40:3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爆发长平之战,这次战役是中国古代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攻坚战,秦国虽然坑杀了赵国45万人而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是秦国却也是“伤敌一千,自伤八百”。当初实力雄厚的赵国在损失45万人的情况下,确实是实力大不如前,赵国在面对秦国之后的多次打击,仍然紧咬牙关,苦苦支撑了38年,这个数字不得不让后世所惊诧。

主要在于赵国的几员大将包括:廉颇、李牧和庞煖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因为赵国名将李牧在边关主要负责发展畜牧业,促进边关贸易往来,还吸收了其他国家的流民。使赵国在短短几年时间又重新恢复了国力。经济强大了整个国家也就强大了。赵国的国君将边关的财务权、军事权下放,也是一个明智之举。

李牧也是个很有经济头脑的将军。他知道赵国在经历了长平大战之后,人口、财政、军马与以前相比有很大差距。如果不尽早恢复国力,迟早会被秦国所灭。所以他大力发展边关,安抚人民,让他们安心开垦土地、种植粮食、养殖牛马,还不断鼓励贸易往来,很快就将经济带动了起来。

赵国在战争中损失得最多的是人口。大量的人口死亡,会造成劳动力的缺失。于是李牧不断吸收边关的流民,他们也是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正需要有容身居所。吸收了这些人,既可以增加赵国的劳动力,充足军队,也可以减少走投无路的流民犯罪发生。

所以看的出来,赵国君主当时放权的做法是非常明智的。在国家急需要富强之时,提拔有才智的人才,鼓励他们让他们放手去做事。李牧也没有辜负君主的信任,真的将赵国从亡国的边缘救了回来。赵国的富强又持续了数十年,也促使赵国出现了“短暂中兴”局面的出现。

回答2:

一、李牧的指挥有方,让秦军完全没有可乘之机。在李牧的有效组织之下,赵国成功防守住秦国最为猛烈的两次进攻,为赵国赢得了短暂的喘息机会。
二、秦国的强大让周围的国家看到了危机,唇亡齿寒。所以在秦国大举进攻赵国的时候,其他国家纷纷开始帮助赵国对抗秦国。

回答3:

因为赵国边军实力强大,赵国进行胡服骑射之后,边军实力大增,长平之战赵国没有调用边军。

回答4:

因为赵国虽然损失了四十五万大军,但是国内还是有老将军廉颇坐镇,所以又支撑了赵国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