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果进了监狱,不干活会怎么样呢?

2025-04-23 06:09:2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其职能主要有四种,即惩罚、改造、防卫及预防。其中的改造功能既有劳动改造又有思想改造。认罪伏法,接受改造,是犯人进入监狱后要学的第一条准则。不干活的行为属于抗拒改造的一类,法律对此也有惩罚规定。

根据《监狱法》第五十八条规定,有劳动能力拒不参加劳动或者消极怠工,经教育不改者,可给予警告、记过或禁闭处分。

狱警首先会对那些拒绝劳动改造的服刑人员进行劝导,如果是因为怕吃苦或不愿受累而拒绝劳动,则狱警会考虑以下方法。

首先会用劳动减刑来劝说,大部分服刑人员最关心的就是减刑问题。要想减刑,就必须得认真改造,争取挣到最多的积分。

如果犯人直接拒绝劳动,那么他将不会获得积分,减刑自然与他无望。若是劝说后仍然执迷不悟,可考虑停止其会见亲属。

或者是停止其打亲情电话,又或者是停止其监狱内购物。对于屡次劝说不改者,监狱便认为其抗拒改造,可考虑关其禁闭。

通常情况下,彻底决绝改造的犯人并不多,但肯定是有的。然而在实践中,有一些罪犯往往主动要求监狱给予其禁闭处分。

目的就是通过关禁闭来逃避劳动,这类犯人通常不在乎是否减刑。现有的处罚力度无法助其改造,使得不少狱警束手无策。

抗拒劳动改造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包括消极怠工,违反操作规程,不遵守劳动纪律,长期装病,故意破坏劳动工具等行为。

那么,造成罪犯抗拒劳动改造的原因又如何呢?

首先是反社会心理的顽固性。虽然罪犯已受到法律制裁,但其犯罪心理和思想却不可能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同步改变。

这类罪犯通常立场较奇怪,习惯将犯罪推向客观,将怨恨迁怒于社会。对刑罚不满,对改造手段厌恶,进而抗拒劳动改造。

其次是思想上好逸恶劳和认识上的偏激。有些罪犯享乐至上,总希望干轻活,难免会出现抗拒劳动改造的行为。

还有些罪犯文化水平较低,难以对法规作出正确理解,片面强调权利而忽视义务。有些惯犯、累犯对于劳动改造已经麻木。

最后就是因岗位而导致的抗拒劳动行为,这些岗位都比较容易得到奖励。稍有安排不当,就会引起其他犯人的抗拒心理。

对于抗拒劳动改造的犯人,监狱也有其它不少的对策。比如加强思想教育,促使罪犯接受劳动改造,或者是减轻劳动强度。

又或者增加劳动报酬,在监狱中开展劳动竞赛活动。这些措施都可及时挽救那些不是死心抗拒改造的罪犯,使其真心改造。

对于那些死心抗拒者,监狱自然会依法予以严惩。对“自伤、自杀、自残”等抗拒劳动改造的罪犯,将给予行政或刑事处罚。

这种处罚的原则都是“咎由自取,责任自负”,由此带来的费用由罪犯自负。

对抗拒劳动且屡教不改的罪犯,可视为“改造无效果”,采取“负分加刑法”,视其情节轻重,可延长半月至半年不等的刑期。

这些惩罚与预防相结合的手段符合《监狱法》中规定的“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的需要,同时符合社会治安稳定的需要。

总之,大部分犯人在监狱都积极改造,争取早日减刑。对于抗拒劳动改造的犯人,监狱也会有相应的手段予以惩处或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