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投降魏国,张飞次子为何不劝刘禅殊死一搏,反而去送投降书?

张飞次子为何不劝刘禅殊死一搏,反而去送投降书?
2025-04-05 03:22:07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因为当时蜀汉的实力已经远远不能和曹魏集团相提并论,如果选择殊死一搏的话,会使得蜀汉大臣遭到曹魏军队的杀戮。为了保存自己的性命,所以才会选择投降。当然刘禅最后也得到了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司马昭对于刘禅是非常不错的。后来刘禅活到了60多岁,在当时可以说是寿终正寝的年纪了。如果在当时选择反抗的话,刘禅不可能最后得到一个圆满的结局。

当时蜀汉集团由于常年的战争使得蜀汉集团的实力已经大幅度的衰退,再加上多年的战争,使得老百姓并没有得到一个长时间的休养生息的机会,也使得当时蜀汉地区的老百姓生活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也使得当时蜀汉集团并没有能力对抗曹魏集团。所以我们看到刘禅选择投降是非常正确的决定。如果继续选择反抗的话,反而会造成更大规模的伤亡。

当时由于诸葛亮还有姜维多次进行北伐,使得当时蜀国的军事力量还有经济力量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且多年的战争也并没有取得任何好的结果,反而使得蜀汉被曹魏集团拖垮。因为曹魏集团的实力远远要比蜀汉集团的实力强大的多。如果长时间的消耗下去,将会使得蜀汉面临非常严峻的困境。

所以在这个时候选择投降是非常正确的,因为这样可以减少蜀汉地区老百姓的伤亡,也能够为自己赢得一个好的下场。而且刘禅也并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统领者。

回答2:

一、因为他是为自己的家族来考虑的,如果他也干死的话,自己家族就没有了后人,所以他没有劝刘禅,还有一点就是为了避免因为战争导致百姓们更加难过,所以他没有一直打下去,虽然这丢了张飞的脸,但是,他的决定也是正确的。

二、张飞是我们很多人都知道的一个人物,他是嫉恶如仇,而且武功是比较高的一个粗人,他也是非常讨厌叛徒的,但是他的儿子在他死后却投降到了魏国,张飞去世的的非常的早,他有4个孩子,两个女儿都当了皇后,但是大女儿也是很早的就去世了,而且,他的大儿子也是在战斗中牺牲了,他的大儿子在三国演义里边出场是比较多的,而且跟关羽,要儿子,被人们称为小关张。

三、张绍是张飞的第2个儿子,他也是张飞唯一活着的儿子,他也继承了他父亲西乡候的职位,再加上刘备和张飞是情同手足的,所以张绍跟刘禅的关系也是非常好的,还有就是因为张绍的姐姐都嫁给了刘禅,当了皇后,所以干少也成为了当时的国舅爷。

四、虽然张绍他的,位置是比较高的,但是他并没有做出什么成绩,所以在历史上他的记载是非常少的,他还有人们比较反感的一点就是他对于投降未果的事情,其实是整个蜀汉都投降了,魏国张绍只是受了命令去送的投降书,

他们在投降了以后,刘禅和张绍一起去了洛阳,还得到了封赏,这对他在晚年的生活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待遇了。

回答3:

刘禅投降的时候,邓艾在锦州已经在锦州大破诸葛瞻父子,突然兵临城下,成都没有任何防范措施,蜀国的主力军队由姜维带领正在和钟会对峙,蜀军缺兵少将,这时候张飞次子张绍如果劝说刘禅拼死一搏,只能是死路一条,所以谯周劝刘禅投降,刘禅采纳他的建议,派张绍和谯周一起向邓艾送降书印绶请降。

张飞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张苞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写到他在诸葛亮第二次攻伐中原时,跟随诸葛亮出兵作战,在追击魏将郭淮和孙礼时,马失前蹄,跌入山涧之中,头部受伤不治而亡。但在正史《三国志》中记载张绍只有两个字“早夭”,应该是年轻时因病去世了。张苞的儿子张遵,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他在蜀国的官职做到尚书,后来跟随诸葛瞻镇守锦州,邓艾攻打锦州时,张遵和诸葛瞻父子一起以身殉国了。

张飞的二儿子为张绍,官职做到尚书仆射,但在史书中的记录很少,在邓艾兵临城下,蜀国危在旦夕时,潐周劝刘禅投降,刘禅就派遣潐周和张绍一起出城向邓艾送降书,由此可见张绍应该是个缺乏建树的平庸之才。

张飞的两个儿子在功劳和名望上都远远比不上他们的父亲,张绍甚至还是蜀国投降的标志性人物,这一方面与张绍自身的能力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大厦将倾,一木难支的政治局面所致,蜀国投降势在必然,此时就算张绍有报国之心,也不可能有力挽狂澜的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