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统文化中人们对国家的主权观极其突出,在古代中国群雄争霸政权分裂时期可以看出,各个政治集团往往以人口、土地、资源的规模和数量来评判实力强大与否,因而国家的基本政治原则就是维护国土统一和帝王对国土的最高所有权。
2、自古以来,中国的社会形态主要是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社会,人们的生存依附于土地,因而中国人比以游牧业为主的国家的人民更加依赖国土,其对国土以及对世代居住地域强烈的归属感,使得古代中国人有着更强的国土观和一统观。
扩展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下国家观的精髓对现代甚至国家长久的建立国家观念都有着深远影响,其许多思想意识已经成为一代代中国人根深蒂固融入骨髓的潜在观念。
中国人始终秉持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观念,国家的荣辱兴衰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治国如同治家的政治理念,这些正是传统“家国一体观”延续传承至今的体现。
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怀是千年传承不变的,尤其在家国动荡时期,民众面临国土被侵略家园被摧毁,其对国家的忠诚和维护便表现得尤为明显。
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两千年来,天子称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最大的权力,既是国家的首领,也是宗族的首领。
诸侯分封制。自从周武王灭了商朝后,把全国疆域分封给兄弟儿孙和功臣开始到清朝鸦片战争为止,许多帝王为了使自己家族一统万世,都会分封自己的伯叔、兄弟、姊妹、儿孙。因为分封诸侯导致过很多的内部战争,最终使得从拥有一方统治权的诸侯被削弱为只享有衣食税收权的空爵。
扩展资料:
在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历代政治制度可分为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和选官任用政治制度。
中国政治史的三条主线是: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人才选拔的不断公平和规范。朝代兴衰的主要规律是:分而统一,统一而分裂;18、时间造就英雄,英雄就成了青春。
集中背景: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秦(中国)、西汉(推格、秘书制)——唐(我们)——宋(良兵文官制)、元(省)、明清使用(明废行省、三司、厂制人)。
君主专制上下文:西周赐以封地(系统)、秦(丹),西汉(系统)——魏晋南北朝(3)——隋唐(三省六系统)——歌(两个办公室三部门系统),元(省),明(浪费首相,内阁,许可)——(南研究,大议会)。
一个是家国观念,家与国是一体的,国事实上是一个扩大的家,在封建社会,王朝是一姓的私产,实行的是宗法制,国家事实上是一姓之家,天下最大的家,官吏都是管家,负责管理这个家的方方面面,国家内的郡县事实上也是一个家,因为自古就有父母官的说法,所以说,从最高级国家到下级的郡县,都事实上是以家的观念为根基建立的,国是家的延伸。
中国古代国家观念是王朝国家,因为实行王位世袭制和君主专制制度,在家天下的社会环境中,家国是一体的,爱国就体现忠于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