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名字的来历

2025-02-25 08:26:5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清雍正八年(1730)七月,开化府增设马白同知及文山县附郭。
中华民国2年(1913),裁撤开化府,文山县附郭称开化县;丘北县增设一员五槽县佐。裁撤广南府,改称广南县;富州厅改富州县;安平厅改安平县。民国3年(1914)复文山县名,麻栗坡交涉副督办公署改为麻栗坡对汛特别区督办公署,直属云南省都督府。
民国31年(1942),文山、砚山、西畴、马关、屏边、丘北、广南、富宁8县隶属云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治所设于文山县城,称云南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5年(1946),云南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云南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除麻栗坡对汛督办署属省辖外,辖区未变。民国38年(1949), 国民政府濒临灭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先后解放了文山地区,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1950年1月7日,文山县城解放,滇东南行政专员公署进驻文山县城,3月,改称文山专区专员公署。1950年3月,将河口县划归蒙自专区,6月将马列坡县改称麻栗坡市;1955年10月,麻栗坡市改为麻栗坡县。 1958年4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文山专区专员公署改称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 1958年10月,西畴、麻栗坡两县合并称西畴县,治所西畴兴街;砚山县并入文山县称文山县,治所文山城;全州共辖6个县。1961年9月文山、砚山两县分设;西畴、麻栗坡县两县分设,全州仍辖8个县。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实行军事管制,州军事管制委员会取代州人民委员会;8月先后成立县军事管制委员会,取代县人民委员会。1968年9月,经云南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革命委员会,各县也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1980年11月25日,文山州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根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规定,将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革命委员会改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县也先后恢复县人民政府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