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自世祖忽必烈建国后改称元朝,元灭后 元惠宗妥欢帖睦尔率领着王族和中央政府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地--蒙古高原。控制土地的成功归功于从成吉思汗(1162~1227)开始的近似于疯狂的扩张,使得蒙古帝国幅员辽阔,而蒙古帝国之元朝的版图只算蒙古帝国的一部分,元朝的皇帝又是蒙古帝国名义上的大汗,对于蒙古各大汗国和部落享有一定程度的宗主权。元朝的灭亡,使蒙古帝国失去了元朝的领土,而蒙古帝国依然存在。1388年 一支10万人的明军在大将蓝玉的率领下在合勒卡河和克鲁伦河之间、贝尔湖南岸大败元朝大将益宗的军队,元朝诸王、平章以下官员三千多人及军士七万馀人被俘,益宗逃走后被其部将缢杀。这次的失败使黄金家族--忽必烈系的大元政权丧失了在蒙古人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以至于大多数蒙古部落宣布脱离它而自立。1402年,坤帖木儿汗被部下鬼力赤杀死,元朝彻底灭亡。 瓦剌(Wǎlà/Wǎlā),又称斡亦剌惕(Oirat)、卫拉特,是西部蒙古民族。明代称瓦剌,到17世纪后期称卫拉特,又称厄拉特、厄鲁特。历史上蒙古民族是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的。古代两分为“草原百姓”和“林中百姓”(斡亦剌惕、不里牙惕)。到后来为东部蒙古(中央蒙古)和西部蒙古(以卫拉特为主)。 被打败后的瓦剌在脱欢的领导下逐渐振兴。1433年,脱欢统一瓦剌各部,立宗室脱脱不花为汗。1434至1438年间,其率军攻进蒙古东部,杀死了帝国大汗阿岱和他的重要辅臣阿鲁台,统一了蒙古。虽然,黄金家族的脱脱不花成为了全蒙古的大汗,但在事实上,蒙古帝国已经从黄金家族转到了瓦剌的绰罗斯家族入手中。对于明朝来说,成吉思汗(1162~1227)的黄金家族完结了,草原的这些新君主是一支没有显赫历史的民族,他们在蒙古帝国的历史上既不显赫也不重要,他们不可能如黄金家族那样具有号召力。那么,北移的元朝剩馀势力对于南部的明朝反击就应该自此结束了。明末林丹汗是黄金家族(成吉思汗家族)的后裔。 1635年,多尔衮与岳托等领兵万人渡河,招降林丹汗部众于额哲,林丹汗的妻子和儿子归降,交出可汗印信,整个漠南蒙古完全纳入了后金帝国的版图,蒙古帝国的汗位至此断绝,而蒙古帝国,也永远的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