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分析的发展

2025-04-01 01:45:5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70年代以来,荧光分析法在仪器、方法、试剂等方面的发展都非常迅速。激光荧光法的建立使荧光分析又有进一步的提高。激光具有下列特征:①光子通量大,峰值功率高;②空间相干性好,可将光束精确定位于小范围内;③时间相干性好,可得皮秒短脉冲,使检测系统将激发信号和发射信号分开;④谱线窄且波长可调。由于激光可聚焦成很小的光斑,使用不到1微升的试样便可进行荧光分析,这极有利于生物化学的研究工作。例如,采用氮激光器的激光荧光法测出红血球中铁的平均含量为10-13克,单个精子中锌的含量为10-15克。采用脉冲染料激光器配用盒式积分器处理的延迟线,可建立纳秒的时间分辨激光荧光法,它具有在时间和波长尺度上分辨不同组分的能力;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相配合,可用于湖水中及空气悬浮颗粒物中致癌物质多环芳烃的检测。对于苯并【a】芘的检测限可达0.2皮克。采用Nd3+-钇铝石榴石固态振荡器或同步泵浦染料激光体系,可得到皮秒激光脉冲,曾用于有机分子的振动张弛、光分解反应、双核金属络合物内电子转移等项研究。70年代曾提出同步激发技术,从而得到同步激发荧光光谱。此后又将同步激发与导数光谱两种技术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多组分混合物荧光分析的选择性,成为多组分混合物定性及定量分析的有效手段之一。
三维荧光光谱能获得激发波长和荧光发射波长同时变化的荧光光度信息。它的三种空间坐标分别表示发射波长、激发波长和荧光强度(图4 )。这种技术可用于多组分混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例如船舶污水的分析和多环芳烃混合物的分析等;还可用于多组分光化学反应动力学过程的研究。
除上述各种方法外,利用荧光偏振、能量传送或荧光寿命的荧光免疫分析也已取得广泛的应用。

回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