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谈谈网格化社会治理的内容有哪些

2025-04-24 20:49:00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网格化社会治理是按照一定的地理区域划分为多个网格,以网格为单位进行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一种模式。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学划分网格:将地理区域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划分,形成多个网格,明确每个网格的管理范围和责任主体。
2. 配备力量:为每个网格配备相应的管理、服务人员和志愿者等力量,确保网格内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实时更新。
4. 健全监督考评体系:通过定期检查、考核评价等方式,对网格内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工作质量和效果。
5. 建立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将人、地、物、事、组织等要素纳入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动态化、精细化的社会服务管理。
6. 加强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推动网格化社会治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
总之,网格化社会治理是一种基于地理区域划分的、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全覆盖、动态化、精细化的社会服务管理模式,旨在提高社会治理的效率和质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回答2:

所谓网格化管理,就是在保持原有街道——社区管理体制不变的基础上,按一定标准将城市社区划分为若干个单元网格,并搭建与统一的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相连接的社区信息化平台,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的巡查,建立起一种监督与处置相分离的新型基层管理体制。作为我国政府在基层社会管理模式选择上的最新尝试,网格化管理模式最早诞生于“数字城市”建设之中,是一种通过数字化平台整合资源、传递信息以加强管理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维稳任务凸显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背景之下,网格化管理表现出巨大的社会治理功效,在政府各部门得到较高的肯定性认同,并显示出极强的横向拓展和复制的能力,很快扩展到社会的其它领域,逐渐在社会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