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陶器上的稻穗纹出土于哪里?并简述这样的补充理由

2025-02-23 13:40:2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河姆渡文化因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现而得名,它是长江下游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早期遗存。距今有近7000年的历史。出土的陶器数量很多,绝大部分为夹炭黑陶。即在陶土中羼入植物茎叶和稻壳,在烧制中因炭化作用而形成。。器型有釜,罐钵,盆,盘等,其中六角形椭圆盘,多角形口釜,造型别致,为其他文化所不见。在制作方法上多为手制,较为粗糙,器壁粗厚,造型不规整。装饰技法有刻划,捏塑和堆贴等。纹饰有绳纹、几何纹和动植物纹,某些纹饰布局繁密。具有代表性的纹饰为猪,鸟,花草纹等,还有将动物纹与植物纹共刻于一件器物上的。
古代陶器纹饰。1977、1978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一件夹炭黑陶盆残片,外壁刻有对称的稻穗纹,一株稻穗居中,直立向上,左右谷粒向两边下垂。排列整齐,左右对称,两边各刻划七颗稻穗,下有一带状物相围,似为饰物。构图完整,刻划极富规律。旁刻一猪纹,已残。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装饰上,稻穗纹样甚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