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送了朱元璋一筐鱼,从这一筐鱼里面能读出来什么东西。有人说朱元璋在十几年年之后才读了出来,但我看不然。
刘伯温到底是怎么死的呢?难道是功高震主?还真不一定是!其实马皇后和刘伯温的关系非常好,她曾经给过刘伯温暗示。
提起朱元璋,很多人都说他火烧庆功楼。而在这之前,朱元璋请很多人吃饭。在这场饭局上,朱元璋给大家提供了红烧兔子肉、红烧狗肉、燕窝粥。
整个饭局上面大家吃的都非常开心,然而只有刘伯温闷闷不乐。他看到朱元璋上的菜之后,吃了没多久就要离席回去。而刚走出房门没多久,马皇后追了上来。
马皇后追上来的时候,手里面还拿着一个篮子。她告诉刘伯温:“里面的东西你先不要看,回到家里你就明白了。”虽然刘伯温很好奇是什么东西,但是有这样的叮嘱也没有看。
回到家之后,发现篮子里面竟然只有两颗枣一颗梨,再联想到今天的宴会,以及宴会上面的菜肴,岂不是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再看看篮子里面东西,一颗梨,两颗枣,岂不是说早早离去?有一统天下智谋的刘伯温,怎么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呢?所以第2天早朝上面,就要向朱元璋告老还乡。
朱元璋百般挽留,最后还是拗不过刘伯温,于是便别放他回去了。回去的刘伯温难道就这样安生了吗?还是在老家出事了。
刘伯温不安大明江山,送朱元璋一筐鱼虽然刘伯温告老还乡,但是帮助朱元璋统一天下,名声早就传回到老家。回到老家青田之后,青田县的县令听到刘伯温的名声,慕名而来求见:
“邑令求见不得,微服为野人谒基。基方濯足,令从子引入茆舍,炊黍饭令。令告曰:“某青田知县也。”基惊起称民,谢去,终不复见。”
这是在给刘伯温扣帽子?(刘伯温又叫做刘基)难道青田知县是故意的,受人指使想给刘伯温挖坑。然而青田知县的这段话,并没有传到朱元璋那里。刘伯温出事的原因,其实是另外一件事。
在瓯、闽地域有一个叫谈洋的地方,这里是盐贩子和盗贼的聚集地。虽然刘伯温已经退居田野,但是仍然不忘朝政。所以他就托付在朝为官的儿子刘琏,把这件事情上报给朝廷。
结果这件事情被胡惟庸得知,胡惟庸早年和刘伯温的关系不好,想借此落井下石。于是他先一步弹劾,说是因为刘伯温想在这里给自己选祖坟,结果当地百姓不愿意,所以他故意镇压。
朱元璋念在刘伯温昔日的功劳,于是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刘伯温知道自己惹了大祸,所以准备亲自前往京城,来的时候还带了一筐活鱼。但是到了京城之后,朱元璋却闭口不提这件事情。
不过刘伯温还是把这一筐活鱼送给了皇帝,当时朱元璋也没在意,只是以为这是刘伯温带给自己的“土特产”。之所以没有多想,是因为这一批鱼和平常见的不一样,比较凶猛不说,经常在池子里面斗的不可开交。
朱元璋把这些鱼当作是奇特之物,只是养了起来,并没有想里面深层次的含义,就让刘伯温先在儿子家里面住下来,随后就没有再找他入宫了。虽然朱元璋不提那件祖坟的事情,但是刘伯温不能不想。
结果没有多长时间,刘伯温病倒了。随后病情越来越严重,刘伯温把这件事情上报给朱元璋,朱元璋派遣胡惟庸带着御医前去看望。然而刘伯温喝了胡惟庸带来的药,没多久便去世了。
因此历史上有关于刘伯温的死,有人说是朱元璋故意杀的,也有人说是胡惟庸借刀杀人。后来朱元璋清算胡惟庸的时候,其中有一条罪责就是胡惟庸毒杀刘伯温。而那一篮子鱼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件事情过去了十几年,朱元璋才重新想起来。虽然明朝早已经统一天下,但是边患问题仍然严重,还有一些元朝余孽没有清除干净。朱元璋把自己的儿子全部分封出去,让他们去镇守边疆。
另外一边虽然朱元璋小时候没有读过书,但是后来地位越来越高,也认识到了读书的作用。而且为了治理天下,也读了很多的史书。通过史书,他了解到了晋朝的八王之乱,以及西汉的七王之乱。
他知道不仅应该把儿子分封出去,而且还要避免儿子之间互相交流。所以他规定每三年时间,各地的藩王才能进京述职。而且还加了很多限制,主要是为了避免他们做大。
这个时候他才想起来刘伯温那一筐鱼的寓意,虽然他忘记了最后那一筐鱼到底去哪了,但是知道送来没多久之后,那一筐鱼便全都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