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
(1)不复出焉:出去。
(2)皆出酒食:拿出。
2、寻:
(1)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2)寻病终:副词“不久”。
3、舍:
(1)便舍(shě)船:离开。
(2)屋舍(shè)俨然:名词,房屋,客舍。
4、中:
(1)中无杂树:“中间”。
(2)晋太元中:“年间”。
(3)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5、志:
(1)处处志之: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志”。
(2)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6、之:
(1)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2)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3)处处志之:语气助词,不译。
(4)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
(6)具答之:代词,代指桃花源人。
7、为:
(1)武陵人捕鱼为(wéi)业:动词,作为。
(2)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读wéi,介词,对、向。
8、遂:
(1)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2)遂迷:“终于”。
(3)后遂无问津者:“就”。
9、得:
(1)便得一山:得到,引申为看见。
(2)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
10、闻:
(1)鸡犬相闻:听见。
(2)闻有此人:听说。
11、向:
寻向所志:从前。
扩展资料:
一、词类活用
1、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2、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3、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4、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5、焉(不复出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二、文章分段
第一部分(1段)写渔人发现桃林的经过。(开端)
第二部分(2至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作者正是借此寄托社会理想。
第2段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
第3段写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尚。
第三部分(4至5段)故事的结局和尾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桃花源记
一词多义
寻: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②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舍弃。) ②屋舍俨然[舍(shè),名词,“房屋”)
中:①中无杂树(“中间”) ②晋太元中(“年间”) 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②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②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③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
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éi,动词,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èi,介词,对,向)
遂:①遂迷,不复得路(“最终”) 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向:①寻向所志(原来) ②眈眈相向(看)
得:①便得一山(出现) ②得其船(找到)
闻:①鸡犬相闻(听见) ②闻有此人(听说)
乃:①见渔人,乃大惊(就) ②乃不知有汉(竟然)
古今异意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多指植物);今义:滋味好)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四通八达;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
间隔—(古义:隔离; 今义:距离)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
津----(古义:渡口。问津指探访。 今义:口液)
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局外人)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