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2MM机枪都够击落飞机吗

2025-04-04 17:15:59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二战前战斗机大多装备7.62毫米左右机枪.
话说1943年的一天,山东省栖霞县一个小山村里的八路军正准备吃午饭。就在这时,天空中飞来了4架日本飞机低空袭扰。18岁的宋岭春以三八步枪瞄准一名鬼子飞行员的头部,一枪命中,这架日本飞机一头摔到山坡上爆炸。胶东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为此接见了宋岭春,当面称赞“这个飞机打得好,从此打飞机应运而生了。建国初期,经历抗日和国共内战之后,经济崩溃,军队无力装备重型武器,实力远远逊于西方,就算是个人装备也很简陋,所以解放军希望以士兵技术补充装备的不足。当时士兵文化水平不高,于是解放军在《军训手册》里面附设图解,简略地教导士兵如何以步枪击落飞机,使得士兵大概也可掌握个中窍门。
这种以轻武器击落战机的行为,通称“打飞机”,在昔日解放军中普遍提倡。毛泽东年7月接在1952见参加志愿军归国代表团时,得悉黄海大队空军飞行员赵宝桐参与韩战时曾击落数架美国战机时说出一句名言:“打飞机我不如赵宝桐”。
韩战爆发,北京以志愿军名义参加战事,1951年3月初一天清晨,志愿军士关崇贵成功以轻机枪射出14发子弹击落一架美军P-51螺旋桨战斗机。关崇贵这一次创举,使他成为解放军史上成功“打飞机”典型,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后人认为这件战例疑点颇多,与当事人描述也大有出入,似乎政治宣传成份居多,但不管真假,它确有助于激励士气,仿效者如云如海。自此“打飞机”这种集技巧与运气的技术发扬光大,成为一种军队政治时髦。
传说朝鲜小学课本里现在还有一篇课文,讲金日成用步枪打下轰炸机的故事,我认为很可能是受了当时这种政治时髦的影响,既然中国同志能打,俺们朝鲜同志就也能打嘛。
1961年越战爆发。1965年战争扩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北京出于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关系,决定军援北越,提供大量武器,利用地面的高射炮对付美国战机的空袭。尽管如此,来自北京的武器依然赶不上美军飞机的先进。越共面对美国战机特别是直升机战法的袭击威胁,学习解放军,以运用“打飞机”技术还击,还打出了一个新的世界记录:一人一次干了四架!是不是政治炒作不得而知,但本人在故纸堆里确实找到了这一事件的宣传海报:
《步枪打飞机教程》前言:
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都是“唯武器论”者,迷信所谓“空中优势”。因此,与敌人飞机和空降兵作斗争,,是对付敌人突然袭击,进行反侵略战争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必须遵照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教导,充分做好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准备,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全力以赴。务歼入侵之敌”。这个画页介绍用民兵常用的轻武器--步枪、冲锋枪对空射击的方法。
“射击水平飞行的敌机时,应根据飞机的大小和距离的远近,提前一定机身倍数。计算提前倍数的方法是:飞机速度乘子弹到达飞机的时间,除以机身长度。所得到的数字,就是再瞄准时应当考虑的提前量。”
最后解放军提出三打三防:即打飞机、打坦克、打空降,防原子、防化学、防细菌,应对未来现代化战争。

回答2:

当然可以。当时的战斗机主要武器就是机枪,个别安装机炮对付轰炸机或者地面目标。7.62毫米这种中等口径机枪对付一般的战斗机足够了,更何况是几乎没有装甲防御的日本作战飞机,二战中德国空军的主力ME109使用的就是7.92毫米机枪,英国的主力喷火战斗机使用7.7毫米机枪,日本的零战也有7.5毫米机枪,而美国的主力战机则都使用12.7毫米大口径机枪。

回答3:

要看打在什么部位

814空战中,高志航率领的中国空军第四大队的霍克三战斗机就在战斗中当场击落2架日本人的96式攻击机,还有2架被击伤,在返航时坠毁

霍克三上装的就是7.62机枪,这说明7.62机枪对日本人的薄皮轰炸机还是有一定杀伤力的

一式陆攻是在九六式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主要加大了航程和载弹量,但在防护方面没有任何改进

那么以此类推,霍克三的7.62机枪还是可以击落一式陆攻的

但只用一梭子比较夸张,根据史实记载,高志航的四大队返航的时候,机枪子弹基本消耗殆尽

回答4:

一战直到二战初期都是这种小口径机枪作为机载武器,而且鬼子的飞机几乎都是无装甲的薄皮机,所以机枪打漏是很正常的,而且一战开始机载机枪都开始用混搭单链,穿甲弹燃烧弹高爆弹等等混搭,这样在打漏油箱的同时方便点燃燃油引发更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