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夷地的人们却不这样,他们好骂人,说粗话,但性情率真,淳朴(2)于是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于是给轩取名为“何陋轩”,来伸张孔子的话.(3)表示感叹的语气词,通常都独立置於一句之前.(4)现在夷地的风俗,崇尚巫术,敬奉鬼神,轻慢礼仪,放任情感(5)然而这对他们浑朴的本质并没有损害.全文翻:当初,孔子要住在九夷(边远之地)别人都认为那里简陋落后.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王守仁因罪被贬龙场,龙场在夷蔡(今河南南部)之外,如今也属于边远地区,还沿袭着过去的风俗习惯.人们都以为我来自京城,一定会嫌弃这里简陋,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住了好长一段时间,却很安乐,并没有见到他们所说的简陋和落后.这里的人们,结发于额头,说话似鸟语,穿着奇特的衣服.没有华丽的车子,没有高大的房子,也没有繁密的礼节,有着一种质朴、淳厚的古代遗风.这是因为古时候,法制没有完备,人们不受礼法约束,就都这个样子,不能认为是落后啊.那些当面说爱,背后说恨的,颠倒黑白,狡猾奸诈的人,外表忠厚,而内心像毒虫刺人,中原华夏地区的人们大都不能免;如果是外表文质彬彬,穿戴着礼仪之邦宋国的礼帽,鲁国的大袖之衣,遵守规矩法度,就不鄙陋落后了吗?夷地的人们却不这样,他们好骂人,说粗话,但性情率真,淳朴,那就有了.世人只是因为他们说话低微,就认为他们落后,我不这样认为.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住在丛棘之中,则非常阻滞;迁到东峰,就着石洞住下,却又阴暗潮湿.龙场的人民,老老少少每天都来看望我,他们很高兴,不轻视我,渐渐亲近我.我曾在丛棘的右边开园种菜,人们认为我喜欢那个地方,纷纷砍伐木材,就着那块地搭建起一座轩房让我居住.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又栽上芍药等花卉,砌好堂前的台阶,置办好室内的房间,(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讲学诵书游乐之道大略具备了,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集增多了.于是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于是给轩取名为“何陋轩”,来伸张孔子的话.哎,华夏兴盛,那些典章礼乐,经过圣贤的修订而流传下来,夷地不能拥有,那么因此称之为“陋”固然可以;此后(中原华夏)轻贱道德而专注于法令,搜罗延揽的办法用尽了,可是人们狡猾奸诈,无所不为,浑朴的品质消失殆尽!而夷地的人民,正好比是没有雕琢的璞玉,没有经过墨线量直和加工的原木,虽然粗朴固执,可是还有待于锤子斧头的加工完善啊,怎么能够认为他们鄙陋无知呢?这正是孔子想要迁居到九夷之地的原因吗?(意即孔子欲对浑朴的夷民施以礼乐教化)虽然这样,但是典章文化怎么可以不加以宣讲呢?现在夷地的风俗,崇尚巫术,敬奉鬼神,轻慢礼仪,放任情感,偏离正道,不合礼节,所以最终不免于简陋的名声,自然也就没有宣讲这些了.然而这对他们浑朴的本质并没有损害.果真有君子住到这里来,开导教化他们大概很容易吧.可是我不是那种能担此重 任的君子,因此写下这篇“记”,用以等待将来的人.。
原文: 梁适,字仲贤,东平人,翰林学士颢之子也.少孤,尝辑父遗文及所自著以进,真宗曰:“梁颢有子矣.”授秘书省正字.为开封工曹,知昆山县.徙梧州,奏罢南汉时民间折税.更举进士,知淮阳军,又奏减京东预买百三十万.论景祐赦书不当录朱梁后,仁宗记其名,寻召为审刑详议官. 梓州妖人白彦欢依鬼神以诅杀人,狱具,以无伤谳.适驳曰:“杀人以刃或可拒,而诅可拒乎?是甚于刃也.”卒论死.有鸟似鹤集端门,稍下及庭中,大臣或倡以为瑞,适曰“此野鸟入宫庭耳,何瑞之云?” 尝与同院燕肃奏何次公案,帝顾曰:“次公似是汉时人字.”肃不能对,适进曰:“盖宽饶、黄霸皆字次公.”帝悦,因询适家世,益器之.他日宰相拟适提点刑狱,帝曰:“姑留之,俟谏官有阙,可用也.”遂拜右正言. 林瑀由中旨侍讲天章阁,适疏其过.又言:“夏守赟为将无功,不宜复典宥密.”会妇党任中师执政,以嫌改直史馆,修起居注.奉使陕西,与范仲淹条边机十余事.进知制诰、权发遣开封府.岁余,出知兖州.莱芜冶铁为民病,当役者率破产以偿,适募人为之,自是民不忧冶户,而铁岁溢.再迁枢密直学士、知延州.告归治葬,过京师,得入见,自言前为朋党挤逐,留为翰林学士.御史交劾之,以侍读学士知澶州,徙秦州.入知审刑院,擢枢密副使. 张尧佐一日除四使,言者争之力,帝颇怒.适曰:“台谏论事,职耳.尧佐恩实过,恐非所以全之.”遂夺二使.侬智高入寇,移嫚书求邕、桂节度,帝将受其降.适曰:“若尔,岭外非朝廷有矣.”乃遣狄青讨之.贼平,帝曰:“向非适言,南方安危,未可知也.”迁参知政事.契丹欲易国书称南北朝,适曰:“宋之为宋,受之于天,不可改也.契丹亦其国名,自古岂有无名之国哉?”遂止.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大珰王守忠求为节度使,适持不可;张贵妃治丧皇仪殿,又以为不可.将以适为园陵使,适言国朝以来无此制,由是浸与陈执中不合.适晓畅法令,临事有胆力,而多挟智数,不为清议所许.御史马遵、吴中复极论其贪黩怙权,罢知郑州.京师茶贾负公钱四十万缗,盐铁判官李虞卿案之急,贾惧,与吏为市,内交于适子弟,适出虞卿提点陕西刑狱.及罢,帝即还虞卿三司.复加观文殿大学士、知秦州.古渭初建砦,间为属羌所钞,益兵拒守,羌复惊疑.适具牛酒,召谕其种人,且罢所益兵,羌不为患.徙永兴军.夏人盗耕屈野河西田累年,朝廷欲正封,以适为定国军节度使、知并州,至则悉复侵地六百里.还,知河阳,领忠武、昭德二镇、检校太师,复为观文殿大学士,以太子太保致仕,进太傅.熙宁三年,卒,年七十.赠司空兼侍中,谥曰庄肃.译文: 梁适,字仲贤,东平人,是翰林学士梁颢的儿子.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曾经把父亲的遗文和自己写的文章编成集子进献皇帝,真宗说:“梁颢也有有出息的儿子了.”任命他为秘书省正字.担任开封工曹,昆山县知县.调任梧州,上书朝廷免除了从南汉时就实行的民间折税制度.又举进士,任淮阳军负责人,又上书减免上交的京东预买款一百三十万的负担.上书发表意见,认为景祐年的赦书不应当收录后梁朱温家族的后代,仁宗记下了他的名字,不久寻召他担任审刑详议官. 梓州妖人白彦欢装神弄鬼,用诅咒杀人,案件审理完结,因为死者没有受伤定罪.梁适驳斥说:“用刀杀人,被杀的还可以抵抗,但是诅咒能抵抗吗?这比刀还厉害.”最终判处死刑.有长得像鹤的鸟聚集在端门,有些落下到了皇宫的院子里,大臣有人提议把这作为国家的祥瑞,梁适说:“这不过是野鸟进入宫庭罢了,哪有什么祥瑞可言呢?” 曾经和同在刑部院的燕肃一起上奏何次公的案子,皇帝看着他们说:“次公好像是汉朝时候人的字.”燕肃不能回答,梁适回复皇帝说:“盖宽饶、黄霸的字都是次公.”皇帝很高兴,趁机问梁适的家庭身世,更加器重他.另一天,宰相准备让梁适提点刑狱,皇帝说:“暂且留着他,等到谏官的职位有空缺的时候,可以让他担任.”于是被任命为右正言. 林瑀根据皇帝的安排在天章阁为皇帝讲课,梁适上书披露他讲错的地方.又上书说:“夏守赟担任将领却没有功劳,不应该再参与重大典礼和朝廷机密事项.”正值妇党人士任中师执掌权力,梁适因为受嫌弃改任史馆值班人员,为皇帝修起居注.奉命出使陕西,与范仲淹上书陈述边疆重要事务十余件.升职担任知制诰、暂时安排到开封府挂职.一年多,出任兖州知州.莱芜炼铁纳税的事情让老百姓很受苦,赶上承担这个差事的人往往破产才交得上税.梁适招募人员专门做这件事,从此老百姓不再担心摊上炼铁的差事,而铁的产量却逐年增长.又升任枢密直学士、延州知州.上书请假回家办理丧事,经过京城,得以入见皇帝,自己陈述先前被朋党排挤外逐,皇帝留他在京担任翰林学士.御史纷纷弹劾他,后来侍读学士的身份担任澶州知州,调任秦州.又回朝廷担任审刑院负责人,提升为枢密副使. 张尧佐一天担任了四个职务,负责反映意见的言官上书抗争很急切,皇帝相当生气.梁适说:“谏官们议论朝政,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张尧佐蒙受皇帝的恩典也确实有些过分了,恐怕这不是保护他的办法.”于是罢免了张尧佐的两个职务.广西的侬智高叛乱入侵,写信给邕州(南宁)、桂林的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