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公元前3100年,英国远古人建造的巨石阵可以精确了解太阳和月亮的12个方位,并观测和推算日月星辰在不同季节的起落.
古埃及人4700年前建造了金字塔,部分用于观测太阳和其它天体.
公元前350年左右,战国时代,编制了第一个星表,后称“甘石星表”(中国 甘德、石申).
公元前二世纪,编制了第一个太阳与月亮的运行表和西方第一个星表.
十世纪,编制哈卡米特天文表(阿拉伯 伊本·尤尼斯).
1088年,宋朝制造水运仪象台,是现代钟表的先驱(中国 苏颂).
1247年,宋朝石刻天文图(现仍在苏州)是中国现存最古的星图(中国 黄裳).
十三世纪,编制伊儿汗星表(伊朗纳西莱汀·图西).
1252年,编制阿耳方梭星行表(西班牙阿耳方梭十世).
1385年,中国明朝在南京建立观象台,是世界上最早的设备完善的天文台.
1420年,根据实测编制了恒星表和行星运行表(蒙古兀鲁·伯).
1627年,编制了卢多耳夫星行表(德国 刻卜勒).
1667年,法国建立巴黎天文台.
1675年,英国建立格林尼治天文台.
1678年,编成第一个南天星表(英国 哈雷).
1712年,编制了一个大型星表(英国 弗兰斯提德).
1815年,创用直光管、三棱镜、望远镜组成的分光镜,从此产生“天文分光学”,并发现太阳光谱中的黑吸收线(德国 夫琅和费).
1852年,编制波恩星表(德国 阿格兰德尔).
1859年,发明光度计,经改进使用至今(德国 泽尔纳).
1863年,编制第一个基本星表AGK(德国 奥魏尔斯主持,国际合作).
1891年,发明太阳分光照相仪,并获得太阳光谱图(美国 赫耳,法国 德朗达尔).
1922年发明温差电偶法测定行星的温度(美国 科布伦兹).
1923年编成精确的新月球运动表,为天文年历上所采用(英国厄·布朗)
1927年发明石英钟(美国 马里逊).
1930年发明“日冕仪”和折反射望远镜(德国 玻·施密特).
1934年中国建立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1938年编制成包括33,342个基本恒星的位置和自行的总星表(美国 鲍斯).
1937—1940年,建立第一台九米直径的抛物面天线射电望远镜,研究宇宙射电的强度分布,证实银河系中心方向来的射电强度最大(美国 雷勃).建立黄道光理论(荷兰 维伯尔).
1948年发明望远镜观测的自动导星装置(美国 霍·巴布科克)
1949年发明射电分频仪(澳大利亚 威耳德、马克累迪).制成第一台“原子钟”,现称“氨分子钟”(吸收型),对建立频率和时间的基准和校对天文有重要价值(美国 李荣).
1951年发明电子望远镜和光电成象技术(法国 拉尔芒).发明大视场的超施密特望远镜,用于观察流星彗星及后来的人造卫星(美国 贝克尔).
发明射电干涉仪(澳大利亚 沃·克里斯琴森).
1952年发明月球照相仪,精确测定月球的位置(美国 马科维茨).
1953年
发现本超星系,这是银河系所在的庞大的星系团(法国 伏古勒).
1954年发明超人差棱镜等高仪,提高测时精度(法国 丹戎).
1955年制成第一台铯原子钟,稳定性达百亿分之一秒,作时间标准(英国 埃逊).
1957年中国建立北京天文台.
1960年发明射电望远镜的综合孔径法(英国 李尔、休伊什).
1960年,美国基特峰建成太阳塔.
1964年,美国建成天线口径27m的射电干涉仪.
1985年,拉帕玛天文台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