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项羽破釜沉舟,在巨鹿一带大破秦军主力,借此他成为诸侯上将军,统率诸侯联军,后来又逼降秦朝大将章邯,掌握了秦朝最后的主力,可是他后来将二十万秦军都坑杀了。
刘邦则趁秦朝主力在河北与诸侯军队激战的时机,引兵西进,伺机进攻关中,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没有进攻坚固的函谷关,而是迂回从南边较易攻打的武关进入关中,很快秦朝发生宫廷政变,赵高被杀死,秦王子婴自知无幸,向刘邦投降,于是刘邦首先进入咸阳,满足了成为王的条件。
项羽知道了刘邦入咸阳的事情后,十分愤怒,下令攻破了刘邦派兵驻守的函谷关,并准备袭击刘邦军,当时他手上的军队号称有四十万,驻扎在新丰鸿门,刘邦手上只有十万军队,驻在霸上。
这就是鸿门宴的背景,项羽军事力量远远强于刘邦,并且咄咄逼人,想要消灭刘邦;而刘邦幸亏有与张良为好友的项伯通知,才知道项羽的打算,于是他借项伯做中间人,亲自去项羽军中谢罪。
背景材料
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并派兵把守函谷关;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不久,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下(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自封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公元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项羽兵败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在主持历法修改工作的同时,正式动笔写《太史公书》。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他因为“李陵事件”,为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因此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遂把司马迁抓了起来,并遭受宫刑。在狱中司马迁发奋图强,自强不息,忍受了非常人所能忍受的痛苦,继续编写《史记》。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于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