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整地:根部易腐烂。土壤一般而言以排水良好之微碱性石灰质土壤或砾质壤土为佳。酸性或中性土壤应适当施些石灰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在定植前应深翻土壤40~50厘米,施入足够的有机肥,并适当增施一些磷钾肥。作高畦,畦面高30~40厘米。
2、定植:每亩定植2000~2500株,采用双条栽,行距50厘米,株距35~50厘米。定植前要灌足水,而后择阴天定植,定植后浇透水。定植时间:作为切花栽培,如在大棚内生产,可在夏天或秋天甚至早春定植。这样,初秋直至初夏采花。采花后的植株应于6~7月挖起,然后经冷藏至8~9月,再定植。
1、温度:日温25℃生长最佳,若超过30℃以上,时间或日数太长,易造成畸形花的机率增高。夜温以10~15℃最佳,若低于10℃最佳,在低于10℃以下,再加上秋冬短日,易造成休眠态或簇化现。
2、光照:光照对满天星的开花与否,有极深远之影响,尤其是在冬季更为明显。夏季的满天星若给予照射80~24Klux照度,则所有的植株皆可开花,所不同之处在于植株所接受的照度愈少,著花数就相对的愈少。在冬季照射58Klux者,植株可全部开花。而照射24Klux者,纵使连续给予24小时的全亮期,也不能开花。
3、水分:满天星苗期对水分的需求较多,摘心后仍需充足水分及肥分,其植株才能从营养生长期渐渐转换成生殖生长期,亦就是说进入抽凸期(开花期)。直至小花穗抽出,花瓣长出来时水分应稍减之,以防切花品质及抽水性减低,又能促使尽朵开花整齐。
4、肥料:满天星与其它草花一样,对肥水要求较多,但最怕乱施肥、施浓肥和偏施氮、磷、钾肥,要求遵循“淡肥勤施、量少次多、营养齐全”和“间干间湿,干要干透,不干不浇,浇就浇透”的两个施肥(水)原则,并且在施肥过后,晚上要保持叶片和花朵干燥,定植后要分期追肥,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以磷钾肥为主。
季节管理:
1、春季:气温回升后生长迅速恢复,并且逐步进入花芽分化期和开花期,对肥水要求很大。肥水管理按照“花宝”→清水→“花宝”→清水的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2~4天。进入结实期后,停止肥料供给。
2、秋季:满天星播种苗上盆经过一段时间恢复后,要把肥水管理迅速跟上来。肥水管理按照“花宝”→“花宝”→清水→“花宝”→“花宝”→清水的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1~3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
3、冬季:满天星虽然继续生长,但偏低的气温会使它的生长速度放慢,对肥水要求不多,甚至要控肥控水。肥水管理按照“花宝”→清水→清水→“花宝”→清水→清水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4~7天。浇水时间尽量安排在晴天中午温度较高的时候进行。
1.用播种盘或盆子装好湿润的土壤,要求卫生无虫害。
2.以散播的方式一颗一颗播种,间距10公分,之后种子上覆盖土壤厚度不超过种子厚度两倍,种子小的不用覆盖。
3.种植过程中,放于阴凉通风的地方。
4.种子发芽后,可以移到有光亮的地方,不可暴晒。
5.当长出两片叶子时,可以放到阳光直射的地方,可以每周施肥一次,促使多发枝叶,开花繁茂。
内容拓展:
一、垂吊满天星生长习性
1.发芽温度为20-26℃,发芽天数7-15天,生长适宜温度18-40℃,生长间距是10×10厘米,光照半阴、阳光充足,播种到开花约100天 。
二、垂吊满天星病虫害防治
1.叶斑病,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
2.茎腐病,萎缩病是垂吊满天星的致命病害,定植前土壤要用甲醛溶液消毒。
3.蚜虫和红蜘蛛,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
4.螨类和蚜虫,可用三氯杀螨醇1000倍液和杀灭菊酯1500倍液喷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