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邮寄荔枝?

2025-04-04 21:55:1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在荔枝上面放几包冰袋,先装进泡沫箱,再装进标有“鲜果冷链专递”的蓝色纸箱。

荔枝贮运保鲜技术

荔枝是原产我国南方的亚热带名果,由于其独特的色香味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素有“中华之珍果”的美称,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最有竞争力的水果之一。但由于它成熟于盛夏高温季节,加上其结构特殊,代谢旺盛,采后易腐烂变质,果皮易褐变,因而给贮运保鲜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贮藏特性

荔枝是非呼吸高峰型果实,采收当天呼吸强度较高,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步下降,但仍然比苹果、梨、柑桔、香蕉等高出2~3倍。当果实变褐腐烂时,呼吸强度又趋上升,没有明显的呼吸高峰。

荔枝的乙烯释放量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也没有明显的乙烯高峰,在荔枝的成熟衰老过程中,乙烯的作用不明显。因此,要搞好荔枝的贮藏保鲜一定要采取一切可行的办法降低荔枝果实的呼吸强度。如荔枝采收后尽快预冷,贮藏在适当的低温条件下,是降低荔枝呼吸强度、延长贮藏寿命的重要手段之一。

荔枝果实结构特殊,外果皮角质层很薄,龟裂片上有许多小裂口,中间是疏松的海绵组织,因而水分容易散失;另外,果皮与果肉在结构上完全分离,无输导组织相连,当果皮失水时,尽管果肉水分充足,也难于供给果皮,因此果皮迅速失水褐变。

所以平常看到的现象是,果皮干枯而变黑,而果肉仍保持着相当饱满的水分。在室温无包装条件下,放置3天的荔枝全部变褐,果皮失重率可高达50,。可见,越是在干热的情况下,荔权保湿就显得越是重要,可以这样说,保湿就是保鲜。

荔枝褐变速度之快,在其他水果中是很罕见的,通常,荔枝在采后24小时内就会发生褐变,常温上2~3天即失去诱人的鲜红色而褐变,大大降低了荔枝的商品价值。引起荔枝果皮褐变的因素,除果皮失水外,还有病原菌的侵染、侵害、热损伤以及果实本身的衰老。

从以上的分析可看出,控制荔枝褐变应从几个方面着手:

1.采用适当的保湿包装,减少果皮失水。

2.降低呼吸强度,延缓果实衰老,如预冷、低温贮藏、气调贮藏等。

3.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如气调贮藏、应用多酚氧化酶抑制剂如二氧化硫等。

回答2:

保鲜袋保鲜法如采用聚烃烯树脂加工而成,具有多层结构的塑料薄膜复合重包装袋,它能反射95%以上的光线,使袋内温度在阳光直射下亦无明显上升,其保湿性能极佳,又能自行调节袋内气体成分,形成低氧高二氧化碳的贮果环境,可在气温60℃以下的自然变温环境中使用。

完善北运冷藏链流通配套技术采用综合保鲜方法:即经护色→液态保鲜→固态保鲜→泡沫箱冰块→箱外有特种保鲜袋→袋外有竹筐或木条箱→批发市场冷库或气调库等一系列处理,便可做到有计划营销。如库温能维持4℃—6℃(相对湿度75—90%,下同),可保鲜一个月(好果率85%以上,下同);库温7—8℃,可保鲜25天左右;库温9—12℃,可保鲜3周左右。

荔枝保鲜温度不宜在4℃以下以防不可逆的冷害;大、中城市小量批发果商或果贩,也应有冰箱保鲜。远销长江以北荔枝,仍以火车的冷藏车(维持4℃—6℃)运输效果好,效益高,无此种车皮时火车的敝、栅车皮也比汽车振动影响小,好果率高,总运费低。

荔枝(学名:Litchi chinensis Sonn.)无患子科,荔枝属常绿乔木,高约10米。果皮有鳞斑状突起,鲜红,紫红。成熟时至鲜红色;种子全部被肉质假种皮包裹。花期春季,果期夏季。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香美,但不耐储藏。 

荔枝味甘、酸、性温,入心、脾、肝经;可止呃逆,止腹泻,是顽固性呃逆及五更泻者的食疗佳品,同时有补脑健身,开胃益脾,有促进食欲之功效。因性热,多食易上火。荔枝木材坚实,纹理雅致,耐腐,历来为上等名材。

荔枝收获季节正值盛夏,此时,气温常达30℃以上。而荔枝果皮薄,果汁多,易受机械损伤和微生物侵染而造成腐烂。同时,荔枝果皮含丰富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它是果皮褐变的关键酶,当果皮失水率达本身含量的50%左右时,即开始褐变。因此荔枝是最难保鲜的果品之一。


液态化学药剂保鲜法其机理和要求是药品溶于水后能在荔枝表面形成一种不可见的透明膜,既能有效地封闭气孔,降低呼吸强度,延缓果实衰老,又能作为展着剂使其能均匀分布于整个荔枝表面,并起防腐杀菌作用。常用保鲜剂有:扑海因 法国产,常用为25%悬浮液,具有高效、广谱、低毒、低残留,对使用者和消费者无害等优点,能有效防治冠腐病、黑腐病、青绿霉病、炭疽病。


固态保鲜剂保鲜法熏硫处理 原理是燃硫磺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具有杀菌、漂白等作用。其SO2释放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荔枝包装后1—2天内释放出较高浓度SO2对荔枝进行表面消毒,第二阶段释放万分之0.05—0.1的SO2可达2个月左右,用来抑制长期贮藏或远距离运输时的致病菌。不足之处是SO2的漂白作用对护色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