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还田应注意哪些问题?

2024-11-07 11:29:15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稻草还田对提高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均有较好的作用,但如果还田方法和操作技术不当,将会影响水稻的产量和效益。因此,为了充分发挥稻草还田的作用,在还田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稻草还田要与轮耕体系相结合,一般在深翻或浅翻年度进行,使稻草深埋土下,确保充分腐熟。
二是秋季粉碎抛撒的稻草,如果春季水整地有打浆平地机,秋天可以浅翻10~15厘米,否则应深翻掩埋。
三是高留茬30~40厘米或粉碎较长的稻草,秋翻时必须用大犁深翻掩埋20厘米左右。一般在土壤含水量30%左右即可开始,至地面达到封冻状态停止作业,时间大约是9月25日至11月5日。春季耕整时要先旱旋,再放水整地。旱旋前施好基肥。
四是以秋季还田为主,还田作业宜早不宜晚。稻草在土壤中经过一个冬季冻融进程,组织结构松散,离散程度提高,利于微生物分解,且春季4月份土温大于5℃时微生物开始分解活动,到插秧时有1个月的有效腐解时间,稻草碳氮比下降,可以减轻插秧后秸秆与苗争氮现象。另外,秋季还田还能减轻翌年春季耕作负担,可有效地克服春季翻埋局限性大、农时紧张的缺点。
五是稻草还田腐熟的快慢与氮肥有直接关系。稻草一般含氮0.75%以上,最高可达7%,碳43%,碳氮比为50~60∶1。但适合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一般含碳40%,氮2%~1.8%,碳氮比为20~30∶1。因此,100千克稻草加1千克左右的氮即可克服暂时固氮。目前,在北方特别是黑龙江稻作区水稻生产中,施氮量均高于1%(即每667米2施尿素13千克左右),所以在常规施肥水平下,稻草还田都会使产量增加。连续全量还田的第一、二年度,按当地常规量施用,第三、四年度减少10%~15%。为了促进稻草的早期分解,在全年施氮量不变的情况下,要调整氮的施用比例,即基、蘖、穗比例由4∶4∶2,调整到5∶4∶1即可。

回答2:

稻草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及稻田土壤改良,具有特殊作用,且稻草资源较多,值得大力提倡。稻草中含有水稻生长发育所需的氮、磷、钾、硅等大量营养元素和各种微量元素。经测定:一般稻草中含氮0.57%、磷0.75%、钾1.83%、硅11.0%、有机质21%。特别是硅、钾含量高,能增加茎叶抗病、抗虫、抗寒、抗旱、抗倒伏能力,促使根系发育健壮,增强其对有害物质的抵抗力。另外,稻草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碳氮比值大,分解比较缓慢,所以稻草还田有利于积累土壤有机质,对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通透性具有良好作用,特别是对渗透不良的瘠薄土壤,改良效果十分显著。稻草直接还田法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先将稻草铡成10厘米左右长,然后均匀撒在田面上,再进行耕耙等整地作业,使稻草与土壤充分结合。

(2)稻草还田应在夏秋季收获后即进行较好,经过冬春一段时间,稻草有一定程度分解,可减少淹水栽植后的有害气体发生。

(3)稻草还田一次用量不宜太多,一般以每公顷施4.5吨左右为宜,稻草还田能够形成土壤有机质达20%左右,可维持土壤有机质含量。如果一次施草量过多,稻草在还原状态下分解时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反而对当季生长的水稻不利。

(4)由于稻草含碳多,含氮少,碳氮比为63∶1,稻草施入土壤中,需经过土壤里的微生物食用分解,当土壤中的微生物以稻草为食进行繁殖活动时,稻草中氮元素不能满足微生物自身繁殖的需要,必须从土壤中吸取一部分氮素补充,这样稻草还田后,前期不仅不能给水稻生长提供氮素营养,反而和水稻争夺土壤中的氮素,所以稻草还田后,水稻前期要增施氮肥。增氮量一般为每施1000千克稻草,增施3~5千克氮素,折合碳酸氢铵为20~30千克。可按这个比例计算增施氮数量作基肥施下,与土壤及稻草充分混匀。

(5)稻草还田的稻田要及时、多次落干晾田,排除稻草在分解腐烂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增加土壤中的氧气,促进根系生长。不要长期淹水,否则会产生有害气体,危害水稻根系,严重时造成黑根烂根,出现僵苗不发,甚至死苗。

回答3:

由于稻草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元素,稻草能使土壤疏松、通气,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因此,稻草还田可以改善土壤肥力,增产效果明显。稻草可以直接还田,也可以堆肥还田。稻草直接还田具体操作如下:首先,稻草还田施用量一般为稻草总量2/3左右,将稻草割成2~3段,均匀撒施于田中;然后,及时淹灌将稻草翻压入土;三是,配合施用速效氮肥,亩施碳酸氢铵10~15千克;四是,在水分管理上要浅灌勤灌,以利通气增氧;有病害的稻草不能直接还田,应堆肥还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