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治猪应激综合征?

2025-04-04 17:14:2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优良品种的选育和科学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猪应激综合征的最好方法。通过临床观察、血型鉴定,氟烷测验和磷酸肌酸激酶(CPK)值测定检出应激敏感猪种并淘汰,使应激基因频率下降,从而选育出抗应激品种。这就要求对那些体表观察肌肉丰满、皮紧、腿短粗、臀部圆、背腰有肌沟的猪结合氟烷测验和CPK值测定进行淘汰。那些胆小神经质,性急而难于管教的猪,也可认为是应激敏感猪。这些猪往往具有应激的表现,尾颤抖、肌颤抖、皮肤易起红斑、体温易于升高。3~5周龄的应激敏感猪采食少,生长慢,兴奋好斗。母猪则发生无乳症,繁殖障碍;公猪性欲减退等。在猪种选育时应将这样的猪逐步淘汰。
饲养管理方面猪场位置与建设要合理,应能避免外界因素过多的干扰。要避免猪群拥挤和注意混群,否则,破坏原有群体关系,容易发生咬架等应激反应。屠宰前在肉联加工厂,将来自不同地区和猪场的猪并群常会使得并群后的猪发生剧烈的争斗,至少要持续半个小时。猪胴体重量下降,公猪所受的影响更大。
尽可能减少诸如抓捕、保定、驱赶、手术、麻醉等的骚扰,即使抓猪也要避免过度的惊恐刺激。
猪舍的温度不宜突变,以防猪受到过冷过热刺激而产生应激反应。气温转高时不应调运猪群,调运猪群易发生应激综合征。
要防治噪声对猪群的刺激。凡属于不同频率和强度、无规律的杂乱组合的声音称之为噪音。中等强度的噪音为70~80分贝,大强度噪音强度100分贝。120 分贝以上的噪音会引起动物疼痛。
屠宰前禁食时间长短可严重影响可食内脏的产量和胴体的品质,并能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根据实验研究结果和实践经验确认,生猪宰前最佳禁食时间为20~30小时。这对节料、操作、肉质、肝脏质量等带来益处。
装运或驱赶猪时,不要鞭打,不用电棒刺激。
对难以避免的应激原,尽量让其分散,作用延缓,不使其强度过大。饲料中维生素、微量元素要充分。
在猪应激综合征的预防中,应当注意除了对应激原的被动预防之外,还要让猪接受适当的应激刺激。某些应激刺激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要掌握猪的适应规律,然后根据人们的需要适当地刺激猪,使之逐渐适应,提高其耐受性和抗病力。这种过程既是训练,也是积极的主动预防。
猪应激综合征的治疗原则是镇静和补充皮质激素。
对于应激综合征猪因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机能低下引起应激素失调,可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进行纠正。用5%碳酸氢钠补充电解质,纠正体液酸碱平衡障碍。
研究表明,延胡索酸是提高猪抵抗力和预防猪应激反应后不良后果的最佳药物之一。延胡索酸的特点是毒性低,可提高有氧氧化,增加应激反应时的能量供给,加快生产速度,提高机体免疫力。与饲料混合饲喂是延胡索酸的最佳投给途径,药量为每千克体重100毫克。母猪在分娩前后连续投药10~15天,新生仔猪于生后连续给药4~5天,哺乳仔猪在断奶前后连续投药10~15天,小猪在被送到育肥群前后或疫苗接种前后持续投药7~15天。此外,肌肉注射“催眠灵”一次可使猪安睡48小时以上,降低猪体重损耗3.74%,并可大幅度降低PSE肉的发生率。
在猪转群前9天和前2天,按每千克体重0.13毫升投给亚硒酸钠—维生素E合剂,或转群前1天按每千克体重1.5毫克口服阿斯匹林,能有效地预防应激对仔猪抗自由基系统的不良影响和抑制猪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