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务角度出发,你认为古老的丝绸之路在今天可以开发哪些新的价值?

2025-04-02 13:15:1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1、区域扩展和通道延长,可以发生规模经济效应

规模经济是被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在生产力经济学中,有企业内的规模经济的理论[4]。在国际贸易理论中,有产业内贸易的规模经济理论。

本文提出国际经济组织扩展的规模经济的观点。即国际经济组织的适度扩展会产生规模经济。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两大战略的对接合作,可使原有战略中的两个组织规模扩大。具体表现在区域扩展和通道延长两个方面。

一是区域扩展。两大战略对接合作会使两个战略中的相关国家和地区产生区域扩展效应。除了地理覆盖重合部分,还可以把互不重合的区域整合叠加,从区域的纵向和横向扩展两大战略的总体区域覆盖面,使两大战略各自和总体的经济合作区域适度扩展。

二是通道延长。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都是需要在经济合作中进行物流、人流、信息流的流通,都是需要交通、运输、信息网络的通道。两大战略的对接与合作,会使原有的独自战略的通道衔接、延长。通道的衔接和延长,会使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更顺畅、更延伸,会因为通道延长产生规模适度扩张效应。

两大战略对接合作,扩展了原有战略的地理区域,延长了两大战略各自的通道。可以产生两大战略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的规模经济,特别是对接合作的规模经济。

2、国际贸易和分工合作,可以获得比较利益效应

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比较利益学说占据主要地位,最早由亚当·斯密提出“绝对利益论”主张自由贸易论。后来,大卫·李嘉图发展和完善了斯密的绝对利益论,提出了“比较利益论”,成为最为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有人认为,比较利益理论不适用了。

本文认为,比较利益理论仍然是颇有效用的理论,只不过是应用对象和应用范围发生了变化,需要与时俱进,应时而用。在两大战略经济组织内部和各国之间,开展自由平等的国际贸易,在有与无之间必然是互通有无,在优与劣之间必然是选优补劣。

其实质是供求关系和比较利益学说发挥作用。其后果是必然促进国际主动和被动的分工合作。各国都生产比较利益较高的产品,而使自身获得较高的比较利益,这种比较利益的局部表现的叠加,形成两大战略经济体的整体比较利益,使各国受益,整体也受益。

3、产业互补和资源共享,可以获得优化配置效应

两大经济战略对接合作,将要重点开展投资、金融、能源、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航空航天、远东开发等领域合作。可以使两大经济战略产业互补、产品互补、资源互补。这种互补非常有利于两大战略经济体的资源优化配置。

两大战略的相关各国,都有独特的经济资源,这些资源在两大战略对接合作中合理开发、合理交流、合理运用,会使双方和多方受益。两大战略有的国家能源丰富,有的国家技术发达,有的国家农副产品丰盛,这些富有的资源和产业,可以在比较利益的基础上,进行平等合理的商品交换,使富有的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有偿共享,促进共同发展。

4、技术交流和人才互动,可以获得要素流动效应

技术要素和人才要素是两个极其关键的生产要素。国际的技术交流和人才互动等生产要素在国际公平合理的流动,可以获得增值效益。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各国之间和欧亚经济联盟的各国之间,都会发生生产要素的流动,而两大战略的对接合作,可以在两大战略相关国家发生更大范围、更广领域的要素流动,从而取得增值和收益。

技术国际流动会使技术通过一定载体在不同国家和组织之间传递与接受。无论是通过技术贸易方式开展的有偿技术转让,还是通过技术合作、技术援助和技术交流等形式开展的无偿技术转让,都会给相关各方带来显性或隐性、近期或远期的效应和利益。

通过技术转让,可以使两大战略组织中各国的技术水平得到提高,从而推动各国经济增长。劳动者是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在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与交流中,人才是生产力发展与交流的主导性要素。

在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国家间、地区间顺畅的人才互动和交流可以实现知识、技术互补和协同发展。由于经济、社会、技术和政治等原因,国际人才流动虽有某些制约因素,但在平等互利原则下,仍有逐渐扩大的趋势,两大战略的对接合作,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人才互动交换,进而促进相关国家间、地区间、经济组织间的发展和获利。

从两大战略相关国家间而言,人才的国际互动、流动,可以使两大战略相关国家在更大范围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同时,人才的国际互动和流动还具有重要的溢出效应,可以促进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在国际的传播,对两大战略相关国家以至于世界经济发展都是有益的。

5、国际投资和金融合作,可以获得国际资本流动效应

使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向、方式发生变化。具体说,就是使区域内部直接投资内向化;外部资本流向两大战略区域内部,这些都会影响两大战略相关国家间的投资状况,也必然会对国际资本流动产生影响。两大战略相关国家的对接合作,必然会对国际金融产生影响,会使区域货币合作要素倾向增强。

区域内进行金融货币合作,有利于为国际贸易扩大创造金融货币条件,有利于节约交易成本,刺激经济与贸易增长,而且有利于发挥金融联动的助推作用。进而,促进两大战略区域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化。

6、区域经济发展和地缘政治稳定,可以促进世界和平

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不仅有利于两大战略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也会有利于整个世界的安定、和谐,进而可以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两大战略的对接合作,体现了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对于亚欧地区的和平发展和人民幸福会有极大的促进和保障效应。

上述效应的可能性,为对接合作展现了正向前景。但是这些预计效应的实现,需研究和解决相关问题。

扩展资料

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人口近30亿,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中国将在“新丝绸之路”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将会引进产业、聚集人口,这将使西部地区更快发展,并为中西部省区的机电产品、特色农产品、特色食品等货物向西出口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第一,有助于中国周边外交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经济带的建立与周边大国息息相关,周边外交环境要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有力的基础,“丝绸之路经济带”内外兼顾,统筹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有利于应对地区大国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中俄新型大国关系的重铸。

第二,有助于构建新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形成国际经济新格局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对于构建大合作大发展的全球经济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生产的社会化,国家间经济紧密度的增强,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数量不断增多,合作范围不断扩大。相关区域经济合作的国家通过签订相关协议消除贸易壁垒,从而扩大了进出口规模,优化区域间的资源配置增强了区域组织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有助于保障国家战略安全,拓展中国战略空间。

西部地区是保证中国战略安全的重要区域。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西部地区开发建设,有利于维护国防安全,有利于中国战略纵深发展,有利于确保能源供应,有利于经济安全。

“丝绸之路经济带”包含欧亚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社会制度、种族、信仰、文化背景的国家中,当然存在着对发展战略、模式和政策的不同选择,在经济文化合作中就避免不了各种障碍和阻力。

“政策沟通”就是“对经济发展进行交流、协商,最终制定出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国家的共同发展扫除障碍,提供政策支持。

第四,有助于培育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推动经济重心西移。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有利于中国西进战略的开展。中国在“新进”战略上提出了不少新的构想,但总体来说都是为了加强中国和周边国家多方面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使得各国互惠互利,“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作为中国“西进”战略的正式实施的一个重要标志。

“西进”战略是一套旨在对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政策的“再平衡”。“丝绸之路经济带”目的在于崛起中的中国以强大的经济实力重新划定周边势力范围,并且奠定了中国成长为全球大国周边基础。

回答2:

丝绸之路在古代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才开会出来的,今天呢,已经有各种各样的运输方式了,所以现在他的文化价值大于它的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