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三年(192年)十二月,曹操受降三十万青州黄巾军,将其中数万名身强体健者编成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青州兵”。这些被曹操收编的青州兵在曹操的管理下,其为流民武装时的彪悍战斗力得到大幅提升,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捷报连连:初平四年春大破袁术于封丘;初平四年秋征陶谦,下十余城,使陶谦守城不敢出;初平五年夏复征陶谦,拔五城,回军经过郯城大破刘备……可以说,青州兵建制后随曹操征伐攻取,参加了曹操几乎所有的重要军事活动,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地区,创建了曹魏王朝的基业。
根据史书的记载,青州兵只会听曹操一人的命令。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处于洛阳的青州兵知悉曹操去世,“皆鸣鼓擅去”,根本不愿服从其他人包括曹操接班人曹丕的指挥,并因此在短期内造成了较大的混乱,要不是曹丕措置得当(“为作长檄,告所在给其廪食”),甚至有可能酿成性质更为严重的动乱。
那么,曹操到底有什么魅力,让三十万的青州黄巾军投降于他并只听命于他?
仔细翻阅史料,我们发现,青州黄巾军在投降之前曾给曹操写劝降书:“昔在济南,毁坏神坛,其道乃与中黄太乙同,似若知道,今更迷惑。汉行已尽,黄家当立。天之大运,非君才力所能存也。”(《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透过陈寿的这一段记述可知,青州黄巾军原本就认为曹操与他们有共识,经过数次交锋见识了曹操的能力后,认为曹操符合他们对领导的要求,把曹操当首领对待,并将忠心只奉献给曹操一人。因此,当他们听说曹操去世,招呼都不打就自行散伙,并用惊天动地的鼓声寄托对曹操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