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动则赏赐黄金万两,为何到最后黄金都不见了?

2025-04-24 06:18:4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黄金自古以来就是尊贵的象征,古代皇帝穿的龙袍是金黄色,皇上常常赏赐万两黄金作为奖励,在中国古代,黄金除了作为货币和装饰品,还资赏赐、送礼、贿赂、助祭、进贡、平贾、买卖官爵、打造佛器之用,在不同时期,黄金的作用各异,都是具有一定价值的物品。

古人为什么将黄金视为好东西

一种说法是,可能与太阳崇拜有关。因为黄金拥有比铜和其他金属更加美丽的光泽,而这种光泽只有太阳能发出来,黄金因此被视为太阳的化身。同样的,银子比铜值钱,也因为银子的光泽如月光般漂亮。

上述分析只是民俗学上的观点。黄金受宠的原因,其实与古人对黄金的过分迷信有关。尤其是秦汉时期,人们不是崇拜太阳,而是崇拜黄金,认为黄金万能。据《盐铁论散不足》,秦汉时有一种说法:“仙人食金饮珠,然后寿与天地相保。”在“不老药”中,黄金是重要的配方,与珠玉一样,常食之可长寿。

这一观点在中国本土宗教门派道教中最流行。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称:“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东晋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对黄金的神奇更是赞不绝口,他在《抱朴子内篇》中称:“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因为对黄金如此迷信,古代曾出现了一股“药金”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服食金屑被作为一种长寿、保健的秘法。

实际上就价值论而言,根本上还是物以稀为贵,黄金的产量稀少,所以值钱。对这一点,晋葛洪其实相当明白,他在《抱朴子内篇明本》中即称:“物以少者为贵,多者为贱。”

后来为什么黄金都不见了?

黄金被埋葬于地下————富豪官吏窖藏了大量黄金。西汉巨量黄金入东汉后突然退出流通领域而消失,惟一的答案是一部分黄金作为各种金器金物随葬或遗落地下,另一部分则以金币形式随富商大贾和各级官吏而埋葬。为什么他们贮存巨量黄金而没有用掉呢?原因是西汉末年爆发了农民大起义,人们或死或逃,从而使窖藏的黄金无从考证。

黄金被用于佛事————使黄金日少一日逐渐缺乏。佛教在东汉明帝(公元58~75年)时期传入我国后,用以涂金佛、写金经,消耗了大量黄金,而这样的消耗与造器物不同,是不可以回收的,因此使黄金日少一日,逐渐缺乏。

黄金被用于贸易————使大量黄金流向国外。同时随着商品交易的发达,黄金作为财富象征和支付手段,我国古代,黄金储备惊人,在王莽时代,宫廷贮藏的黄金就有14吨,但那时黄金购买力很低,汉朝,300g黄金只能买一小袋米。所以君王们出手都很大方。相比白银,黄金的开采率低,并且中国的金银比价一直低于国际价格。所以至少从明朝开始,就有大批的洋人把白银运到中国,再换成黄金运走,使中国的银价越来越低,金价越来越高。就这样一来二往,多数黄金流到了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