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作为一部献礼剧,剧中的主人公作为四十年来改革开放的典型代表,其实本身是很有传奇性的,但其剧情之所以看起来很真实的原因在于细节的真实。
首先是场景、服道化这些表层的细节,剧中很多场景尤其是村庄是剧组特意照着当年的相似村落盖的,人物穿着、使用的道具都可以寻到当年的痕迹,不仅看起来真实,更重要的是区分性。不同的出身以及从事的职业、以及个人性格都有适合其身份的居住场景、服装风格。比加徐书记作为一个京城有背景的官员住的是北京老四合院,穿着是白衬衫,而宋运辉同宿舍好友大寻则喜欢穿喇叭裤花衬衫戴墨镜,这些不仅体现了身份,也体现了性格。
其次,是事件本身的细节。这些主人公放在今天来看,都是当年的先锋、风云人物,其本身是很有传奇性的,而为了选出三种经济的代表人物,编剧又将众多人物的经历与矛盾放到一个人身上,这就注定了这个人是传奇的,不接地气的。但是剧中的人物并没有浮于表面,反而很落地。这都得益于事件的细节真实,比如宋运辉和宋运萍高考因为政审问题差点上不了大学这个事情,说起来就是一句话的事,但是编剧写的很细致,详细地展示了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转折点,写的很透彻很到位。
而且一件事从发生发展到高潮,都不突兀,有着很完整的铺垫和进程,比如宋运辉对金州厂引进先进设备这件事的态度,其实占据了很长的时间,但是贯穿在整个剧中,铺到了很多集,每一步宋运辉是如何改变想法的都写的很透彻,这就是细节真实。
最后,语言的真实。全剧是真正做到了台词具有个性化区分性的,剧中每个人的台词都有其特色与个性,基本符合其出身、成长经历、接受教育程度等等。比如大寻和宋运辉在对话,即使是看剧本,盖上了人物也可以区分出谁在说话。再比如,宋运辉一家人和小雷村的人都有着明显的区别,因为宋家是属于早期的知识分子,因此行事说话都有娴雅文静,态度温和,经过深思熟虑再开口。而雷东宝的出身加上当兵的经历则明显的粗人一个,说话做事随心所欲想啥说啥。所以剧中的台词看起来才非常的真实,而不是一句话谁说都行,哪部剧说都行。
另外剧中的台词还很有年代感与时效性,话中出现的大量信息都具有当年的特色,没有出现当下的网络语言和穿越的话,可以看出编剧的确功力不俗,而且阅历丰富。
大批观众2018年杀出大批古装剧和玄幻剧包围夺得豆瓣国产剧评分第一的是一部接近年末才上映的时代剧——《大江大河》。作为一部优秀的时代剧,《大江大河》并没有犯时代剧假大空的常见错误,反倒由于极具真实性的剧情设置而备受好评。那么,这样极具真实性的剧情是如何出现的呢?我认为主要是构建剧情的具体情节充满了真实感。
剧情指一部影视剧中展现的故事,情节则是构建剧情的一块块碎片,是事件从发生到结束的一个个阶段。饱满而自然的情节能够丰富人物形象,增添剧情的真实感和戏剧感。
而《大江大河》是由原名《大江东去》的网络小说改编,作者阿耐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对年代的选择做出了解释——“我有幸生活、成长在这个中国大变革大发展的年代”。真实经历过改革开放二十年的阿耐不仅有丰富的生活素材,而且有着自己的深度思考。同时,阿耐为了确保创作的严谨,在创作过程中始终以当年的报刊杂志为参考文献,特别是未经过现代加工过的资料。
在《大江东去》书中,阿耐选取了改革开放二十年来非常具有代表性、也确实是阿耐亲身经历的事件——高考制度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个体户经营浪潮等等大事件来作为骨架,《大江大河》的剧情可以主要概括为宋远辉、雷东宝、杨巡三个青年在改革二十年的过程中探索与成长的故事。
但在描写大事件的过程中,阿耐始终从小人物的视角出发,以一个个具有生活气息的情节来串联时代的大转折、大变向。比如,高考制度改革发生之后,成绩优异的姐弟俩儿却因为身份成分的问题受到刁难。性格温柔的姐姐转而向主任递交材料,而性格倔强的弟弟却因为主任打官腔不解决问题而决定在烈日下背诵新出台的高考政策一千遍。
没有对于高考政策的直接描写,也没有一个个直接展示考场紧张气氛的具体情节,有的却是两姐弟因为能够上大学对于未来无限的希望,而这样的希望和快乐却被仍然受到文革思想影响的村干部们打破。虽然情节中充满了戏剧性的冲突,却没有丧失应有的真实感,因为合理的逻辑和现实的矛盾设置撑起了情节。
还有如同雷东宝办砖厂,为了改掉大家出工不出劳的坏习惯而设置了计件考核办法,并且让砖厂的砖便宜两厘钱来打开市场。这也是改革开放初期农村集体经济的一个有趣片段,雷东宝的改变也许正是那个时代许许多多在集体经济下摸索出路的先行者的做法,但一个具体的雷东宝才能让我们感受到那些年代的青年风采。
一个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情节缀连起来,共同赋予了《大江大河》剧情以迷人的真实感。
《大江大河》的剧情之所以如此真实,首先,从感观中给予观众直接刺激感;其次,剧情设计贴近改革热潮现实,涵盖教育、工业、商业、农村等多个领域,对于原著及历史还原度较高;再次,细节刻画详细,捕捉到位,为整部剧锦上添花;最后,演员演技到位,人物所折射出的先进思想和正确价值观,可以与当代人产生一定共鸣,深感人物热血与抱负。
电视剧《大江大河》可以说是2018年国产剧中的一枝独秀,虽然临近年末才得以亮相,但果真算得上“出尽了风头”,剧集首播,豆瓣评分便高达8.8分,成为2018年末杀出的一匹“黑马”。《大江大河》是由袁克平、唐尧编导,孔笙、黄伟执导,侯鸿亮担当制片人,由王凯、杨烁、董子健、童谣领衔主演,讲述身处变革大时代背景之下,多位先行者激流勇进的历史故事,单从剧作制作班底阵容而言,让观众愿意相信这是一部好剧。
这是一部怀情片,故事背景设置于1978年-1992年期间,显然与如今新世纪面貌“格格不入”。如何做好既要秉承尊重历史足迹,又要贴近于现实群体,是剧作最难操作的重中之重,毫无疑问,外在设置占据关键作用,几乎所有年代剧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但难免总会力不从心,而《大江大河》则发挥到了极致。电视剧从开篇以来,无论人物服装道,还是青山绿水土堆马路建筑,皆有一股“土气”迎面扑来,多种土里土气元素交织在一起,营造出浓厚历史时代氛围,仿佛看到了自己父辈们一代的生活模式,丝毫没有尬点令人出戏。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画面颇多,宋运萍两根长麻花辫子,宋运辉的红色背心,雷东宝的绿色军大衣,具有代表性的黑色大二八自行车,老式暖壶,以及挑东西专用扁担,宋运辉喂猪场景等,都极力还原了80年代时期农村的特有风貌,也完美还原了众多观众心目中的时代模样。
该剧作起笔之处主要以恢复高考为契机,讲述宋家姐弟因家庭出身问题,名额被刷下来,最后经过一家人一番折腾之后,两人之中只有一人可以上学,姐姐宋运萍将机会让给了弟弟宋运辉,他便开始改写自己的人生。剧情设计符合历史,当时因为家庭问题有太多人的确不能通过“高考政审”,有许多人不能得愿以偿,不知又有多少人抱憾终身,其实是有些心酸的。
在变革时代下,众人为求生计发展纷纷跻身于新型事业中来,以宋运辉为主的知识分子削尖脑袋想要跻身与国企中,最后凭借知识改变命运,成为国企中一名技术人员。以雷东宝为主的文盲群体,行动力十足,响应国家政策,想尽一切办法振兴农村,办砖厂、办电线厂、以及农包制等,形成集体经济,以杨巡为代表的商人,多年来,摸爬滚打,终拥有了自己的小事业,毫无疑问他是个体户经济的代表。电视剧将中国改革历史几十年状况搬入屏幕之中,跨度之大,内容之丰富,且涉及领域较广,能够如此还原真实,已然是足够用心了。
细节决定成败,电视剧《大江大河》对于细节描写细腻而到位。例如每一餐餐桌上的餐食问题,应该是素还是肉,包括多少都非常讲究,剧组也做的非常好,宋运萍与弟弟抢着刷碗,最后刷碗的却是母亲,这一点与生活中的我们很相似,且刷锅用的丝瓜囊,非常贴近现实生活。据悉,节目组为求完美,连不起眼的一颗小树,都是一年之前移植栽种的,可想而知制作团队的良苦用心。
无论身处何种年代,从来都不缺能人智士,从主人公们的奋斗史中,即使并非身处相同时代,同样可以感受到他们内心的炙热澎湃,他们作为时代前沿者,有着敢于冲破固步自封的思想境界,有着勇于牺牲自我,成就众人的高尚情怀,这些都极易与观众思想价值观产生共鸣。除此之外演员虽然与人物年龄有一定悬差,但皆被演员精湛演技所抚平,每一个人的演技都可圈可点,他们是致使剧作真实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总而言之,一部剧作的成功,与整个剧组团队都有着极大关系,剧作不仅是在讲述一个历史故事,而且传递出励志的正能量,它的真实感染着我们,堪称一部上乘佳作。
《大江大河》的“真实感”来自于对各个时代的故事进行了浓缩和选择,将现实中本来很长的故事改编的“真真假假”了。不过,编剧和剧作方能如此认真的讲我们过去的四十年,也算是用心之作了。相信用心是《大江大河》的剧情给观众以真实感的重要原因吧。
首先,个案来写群体,引起热议,真是选了一个好角度。
1977年恢复高考是一件很有魄力的事情。《大江大河》正是从男主高考入手的,这个节点本就相当有爆点,能戳中很多人的痛点吧。如果仅如此“戏剧性”可能没那么强,剧作从“高考政审”入手,就有“爆点”了。很多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都对因“高考政审不通过不能上大学”这件事感触不深,何况没有经历那个“老三届”的观众呢。关于这个问题我去查了一下资料,1977年冬季高考的时候,确实有些人因为“成分”问题,遇到了“高考政审”通不过的情况,而且1978年,1979年的高考都存在这样的情况。这个教育部考试中心前主任杨学为老师和中科院院士潘际銮老师,在2009年的一个采访中说过。不过他们也说了,当年政审不合格经过教育部的干预与努力又重新进入大学的情况也很多,而且是教育部直接干预政审。所以,这一段引起一定的网络热议无可厚非。不能说没有“高考政审”卡人的情况,但是绝不是大部分群体行为。以个案切入点为爆点,确实佩服编剧对于“戏剧性”敏感度的捕捉能力。
其次,高度浓缩“改革事件时间线”,增加电视剧的故事性。
如果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话,那么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应该算是最早尝试并成功的,也是相当具有戏剧性的。这本来是一个相当长时间形成的一个故事,从尝试到形成稳定制度形式,历史事件时间跨度能从1978年到1991年。只说这部剧是如何浓缩的吧。从1975年开始,农村就已经出现了自留地的生产,到1978年11月,才有了小岗村土地承包到组的实践,等到1979年出了成果才爆出来,全国通报的时候已经到1980年以后了,1982年的时候,才有文件决定正式在农村实行各种责任制,到1984年才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形成这种制度。《大江大河》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间进程整个提速了,而且相当于一步到位。东宝书记在1980年底,承包到户,包工计酬,个体户养殖,上任三把火烧齐全了。将这么长的一个时间过程中形成的历史事件,高度浓缩到一个年轻的农村书记身上,戏剧冲突,想不强烈都难吧。
最后,来讲点“瑕疵”,算是观剧过程中搏人一笑的彩蛋。
作为观众也许是太认真了点,但是当可口可乐出现的时候,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啊。小女孩送给宋运辉的可口可乐也“太现代”了点,而且“可口可乐添欢乐”的广告词是近几年才有的啊(大概从刘翔才有的)。于是,又去认真的查了一下可口可乐进入中国的历史。不得不佩服剧作方的一点是,可口可乐再次进入中国市场的起点确实在1978年啊!真是细致!1979年1月,中美恢复邦交,首批瓶装(是瓶装啊)可口可乐就由香港发到北京了。而此时剧作的故事时间线也不会超过1980年啊!到1981年4月份,才在北京五里店厂正式投产,0.45元一瓶。所以,小女孩送给宋运辉的易拉罐式的可口可乐,虽然是从美国带回来的,也实在是让我“眼前一亮”。一方面为剧作方能够寻找到如此细节,以可口可乐来启开改开四十年,佩服。一方面又觉得这种让人眼前一亮的“穿越”实在搏眼球啊,确实高!
《大江大河》这部剧,即佩服编剧对于“戏剧性”敏感度的捕捉,也佩服剧宣方对于观众“爆点”敏感度的捕捉。剧还在热播中,后续内容应该有更精彩的内容吧。不得不说,如此一部有质量,有内容,又有宣传的剧,很值得大家一起来欣赏啊。
《大江大河》如此真实,除了朴素逼真的场景、还原度极高的服装道具,还有就是因为它别具用心的演绎出了那个年代普通人的喜忧参半和无可奈何。
剧情以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作为序幕开篇,拥有真才实学的宋家姐弟双双考上大学,却因为出身不好备受歧视,求学之路坎坷艰辛,区别于影视剧惯有的爽点和英雄主义,没有一个转折一个奇遇也没有一个英雄出现来拯救运萍的求学之路,运萍终究放弃了理想,看到这相信很多人是心酸的,那个年代埋葬了多少人的理想又毁了多少人的人生?
云辉进到宿舍,叫自己的室友叔叔,使人引俊不已,我的高中物理老师就是当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老师说当年他32岁读大一,大女儿都已经上小学了。运萍为了看弟弟,剪掉了长辫子换了路费,这一细节处理的真心精致。
穷的掉底的小雷家,相信也会有很多人引起共鸣,贫穷带给人们的已经不仅仅是温饱问题,还有尊严和体面。小雷家的男青年们很难娶到媳妇,愿意嫁过来的也是条件非常不好的姑娘。不像雷东宝带着主角光环,宋季山、四宝、老猢狲、老支书等人这些小人物表现的那么贴切,东宝召集大家开会,把老书记请来上座,这一举动使老书记内心非常受用。现在的农村还是有这样的习俗的,谁家有个大事,请德高望重的老人来坐镇,替主人家陪客人聊天吃饭都是常有的,所以我们看到了这一情节背后的写实。
除了人设好以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演员的精彩演技,剧中除了王凯、杨烁、童谣这些当红演员还有杨立新、李保安和王永泉这样的老戏骨。角色无论大小、主次,演员们均塑造的惟妙惟肖,王凯开场时衣襟下不经意露出的肋骨、听到姐姐说减掉头发后的眼神、杨烁拎着肉去找运萍时的愣头青模样····简直不能再传神。
都言艺术来源于生活,高源于生活。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假大空的口号,《大江大河》目前已经把那个转折的大时代展现的活灵活现了,我们期待后面更加精彩的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