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论述的是一种怀疑论态度,思考过程就是一种推论,因此亦是无意义的。于是,“凝视深渊”在此当指“怀疑”(与黑暗博弈、与自我对话、思索与审视宇宙的不确定性)。
如果你接受了这种怀疑模式,一切推论得到的答案都成为了表面现象,因为这种推论——在你自身有怀疑能力的情况下——能够不断被推翻,而新的推论将不断产生,意即,任何人(或者特指出色的哲学家,掌握怀疑能力的人)都没有办法得出任何一种结论,这是确定的。
因此,任何人都会在推论到某一个节点上而选择停留在此。因为继续往下推论,是”骗人和被人骗“和”怀疑“的无尽深渊。随着推论的深入,任何人的任何理论都变成了无底洞,变成了深渊。
“与魔鬼搏斗的时候要谨防自己也变成魔鬼”——若无限制地怀疑,则自身不可避免的将变成怀疑的创造者。思考哲学问题本身这个过程,将无可避免地改变思考者本身(也就是改变问题本身)。所以思考者最终获得的答案,一定不是思考者最初想要的答案(因为问题已经改变了)。
也就是说,原始问题的答案很可能是不存在的,因为问题每往答案挪近一点,问题本身就和答案混杂多一分。
唯一的应对方式,则是用他自身来对待他自身,则怀疑本身亦值得怀疑,而这个过程,就是“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