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王朗对骂的时候,虽然王朗是占理的一方,但是无奈诸葛亮抓到了王朗话语中的漏洞,并咬死不放,所以王朗才会输给诸葛亮。王朗被诸葛亮反驳以后怒火中烧,但是又找不到回击诸葛亮的话语,一时气火攻心,从马匹上摔了下来,以意外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王朗与诸葛亮对骂的时候声称要“顺应天意”,但是他却忘记了人间的皇帝是“天选之子”,所以不仅要顺应天意,还要顺应正统,这也是王朗话语中最大的漏洞。当时,王朗认为“天数”本就是不断变化的,这既是十分正常的,也是十分合理的历史现象,从这个角度来看,王朗的话其实说的很对,而且很有道理。但是诸葛亮随即便找到了王朗的漏洞,诸葛亮认为不仅要顺应天意,还应该符合正统规矩才是,诸葛亮此举也就是为了讥讽王朗在汉朝尚未灭亡的时候,便早早投靠了曹操,这便是不符合“正统”的典型行为。
王朗听了诸葛亮的话以后十分生气,但是诸葛亮说的又是事实,哑口无言的王朗只能在心底暗暗生气。随后,诸葛亮又说王朗其实并没有什么才能,完全是因为当时局势不稳定,所以才让王朗这样的人浑水摸鱼,进入了汉朝朝廷当了官员。诸葛亮的话完完全全是刺痛了王朗的心,因为王朗的确是一个没什么才能的老匹夫,面对诸葛亮的轮番责问和质疑,王朗也逐渐处于下风。
最后,诸葛亮见王朗已经气得不行了,便再度“火上浇油”,声称王朗这样忘恩负义又没有真本事的人,实在是没有资格与自己论长短,王朗见诸葛亮当着众人的面揭自己的短,一时间忧愤不已,从马上摔下来摔死了。
故事是罗贯中杜撰的,历史上查无此事,而王朗本身是大才之人。王朗讲道理,诸葛亮讲道德。客观道理可以永远正确,主观道德无法避免历史局限。道理讲得好,永远高过道德。罗极力推崇忠厚蜀汉,但三国历史却是先有曹篡汉而一统北方,后有司马篡曹而一统中原,颇有讽刺意味。
原版视频:https://b23.tv/BV1EW411z7GW
三国演义之我之演绎:
粗鄙之人,所见皆是粗鄙之象,无耻之徒,所闻皆是无耻之语。罢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昔日我大汉文武皇帝神功盖世,心系万民而躬统万邦。然宇宙万事,皆循成住败空之理。公只知社稷危难,却不知当今天命气数已不在汉。尔之后继之君少主年幼,庸庸无为,而致宦官篡政,山河破碎,人间悲苦,是为由败而空。反观我主,受命于天,光辉耀耀,奉天意而法圣人,数十年勤勉而不敢一日不理国事,变动荡之国为安宁之土,北方生民饱经沧桑而方有几稔太平,休养生息。
然汝率悍兵劣将攻我城池,略我土地,伤我祥和,戕我民心,汝行与虎狼何异,汝心与杰纣何异!扶一帝、轻万民而能王者,未之有也。满口仁义道德,假汉帝之威而自立,文质两无,是为君子耶?尔井蛙之见思之令人发笑!嗟夫,倘豺犬如汝者食我肉而休聒噪,我自与之,倘小人如汝者谤我而天下安,我自任之。朗生平不才,不比管、乐,然观我主,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是为国者,如昭昭日月,且恶乎待哉!
一言以蔽之,非常道生小德,汝奉之,久而殆也,常道生大德,我主循之,恒而传也。曲木恶直绳,奸邪恶明证。今日朗与汝沙场相逢,窃深以为耻,且由后人公断!如若不降,汝命不久矣,而为天下笑谈!
身份
华歆和王朗二臣贼子没得洗
诸葛亮能很好的抓住对方讲话的漏洞,当即针锋相对,诸葛亮不仅不顺着王朗的思路走,王朗说天意,诸葛亮说正统,说王朗忘记了君臣正统,没有良心,使王朗丢尽了脸面,直接被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