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同其他动物交际方式有什么不同?

2025-04-06 05:04:3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 语言从它的内部结构上看是一种
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它的功用上看它是一种交
际工具。因此可以说,语言是作为交际工具的音义结合的
符号系统。语言作为人类的交际工具而存在于人类社会
之中,社会以外无所谓语言,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
物。从人类社会的形成来看,以制造工具开始的集体劳动
和语言的出现是人类脱离动物界而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
标志。人类的语言起源于劳动。劳动,从一开始就是社会
性的。人类祖先为了谋求生存,抵抗猛兽的侵袭,很早就
开始群居而生,结队觅食。在漫长的发展演进过程中,为
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类祖先的手和脚有了分工,朴素
的劳动也逐渐开始。随着手和脚分工的固定化和朴素劳
动的经常化,使他们的大脑和发音的生理器官都得到了
进化。在漫长而艰苦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人类祖先逐
渐由利用现成的工具(如石头、木棒之类的东西)到有意
识地制造工具(如打磨石器工具等),于是真正的劳动就
开始了。人类社会从形成的时候起就不像动物那样,只靠
自然界现成的赐予来维持生存。人类是要积极地改造自
然、支配自然,尽管这种改造自然的活动是十分艰巨和艰
难的,但征服自然的活动是不断加深和扩大的。人类通过
从事以制造工具为标志的劳动,促进了人类思维器官和
发音器官的发展,为人类语言的产生创造了物质条件。为
了从事劳动,人们必须组织起来,组成人类社会。共同的
社会集体劳动使语言的产生成为必要,以便交流思想,协
调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社会活动。同时共同的劳动又使语
言的产生成为可能。语言是声音和意义相合的产物,要使
语言得以产生,就必须具备足够的声音材料和意义内容。
劳动是使人类具备这两方面条件的决定性因素。劳动促
进了人类发音器官的改进和完善,手和脚的明确分工和
直立行走,使人类祖先能更自由地运用肺和声带,并使口
腔内的发音器官得到了有别于其他动物的发展,为有声
语言的形成创造了物质材料。劳动促进了大脑的发达和
思维的产生,使人类的认识、概括和判断等思维活动能够
得以进行,为产生语言所必须的意义要素提供了条件。这
是因为语言中的意义要素来自思维,没有思维就不可能
产生意义要素。思维是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获得和发展
的。这样,语言便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经过漫长的演进
和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世界上的任何语言都起源于劳动,
尽管都有着各自的演进和发展的历史。从语言的起源来
看,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
生的。人类如果不组成社会,人与人之间不相往来,不进
行共同的劳动,不是主动地共同地去征服自然,只像动物
那样被动地适应大自然,依靠大自然的赐予来维续生命,
那么人类就无需要语言,也就产生不了语言。动物仅仅是
利用自然的赐予而生活,在自然状态下,没有一种动物因
为不会说话而感到不方便。而人要改造和支配自然,这显
然不是个人所能进行和完成的,因此需要通过语言把人
们联系起来,用语言来传递和交流思想,协调人们之间的
各种活动。
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不仅应社会的需要并伴随社
会一同产生,而且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同社会
的发展大体保持一致。原始社会的生活内容比较简单,最
初的语言也必然十分贫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活
动的复杂和丰富,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也就必须不断完
善自己的语音系统,并随社会的发展而丰富语言的语汇
量,增加表达方式,从而更好地完成交际工具的作用。语
言不是社会之外的自在之物,而是和社会息息相关,密不
可分的一种社会现象。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社会发展到了
一定的阶段,社会的需要促使了文字的出现,文字的出现
大大地扩大了语言的交际作用,使语言产生了书面表达
形式。从而可以使人类的知识和经验得以有效地储存和
传播下去,大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语言的发展主
要表现在词汇的丰富上,新的事物、新的认识、新的概念
都要求语言不断产生新词来加以表达,或增加已有的词
的意义内容来表达。词汇的发展是最明显的,社会的发展
和变化都首先在词汇中得到反映。但语言的发展不仅仅
表现为词汇的发展,语音系统也在发展变化着,同时随着
人的大脑功能的不断发达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语言的表
达方式也不断精确化和多样化。语言作为人类的交际工
具不仅同人类社会一同产生,并存共进,而且作为一种同
社会息息相关的产物,语言也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随
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语言的分化和统一是由社会历史
条件决定的。一个统一的社会可能由于某种原因而分化
成若干个群体,比如由于人口的增加,或是为了开拓疆
域,扩大活动范围,以寻求各自足够的生存和发展资源的
需要,有着共同语言的统一社会分化成若干个小的群体。
如果分开活动和居住的群体之间还能保持经常的交往和
联系,那么原先共同使用的语言还会基本保持一致;相
反,如果活动的区域分离较远,并且往来不密切,那么久
而久之,就会出现同一语言的地域分歧——方言。如果完
全失去联系,方言各自发展,独立性不断增大,长此以往
原来语言的基本语汇和语法结构也会慢慢发生变化,那
么方言就可能成为一种独立的语言。另一方面,语言也随
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比如在原始社会的后期,强大的部
落征服了弱小部落,那么弱小部落的语言就可能融合在
强大部落的语言中。如果弱小部落被彻底消灭,那么该部
落所使用的语言也就随之彻底消失了。进入文明社会以
后,随着社会的统一,原来的方言或完全不同的语言,为
了适应统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发展和交流的需
要,这些方言或语言就会逐步走向统一,形成一个在统一
社会中为全民所共有共用的语言。例如,12、13世纪随着
法兰西社会政治上的逐步统一,原来方言众多的古法语
也逐渐在法兰西方言基础上形成了统一的法兰西共同
语。
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人类
社会以外的某些高等动物,如猿猴等,也能发出一些有区
别的声音信号,表示一定的情感和欲望,如痛苦、恐惧、满
意、愤怒或是呼唤、警告、求救等。但动物的“语言”极为简
单,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并且动物的声音信号是一种不可
分割的连续体。而人的语言声音构成是由一个个可以分
割开的音节组成。人类语言由界限分明的各种单位构成,
单位的组合能力使句子变化无穷,从而可以表达丰富的
信息和复杂的内容。这些远非动物“语言”所能比拟的。人
的语言是后天习得的,不是先天遗传的,这本身就说明语
言是社会的产物。人只有生活在社会中才能获得语言,并
且生活在什么样的语言社会里就可以获得什么样的语
言。例如一个父母的语言是非汉语的孩子,一生下来就由
说汉语的中国人带养,生活在汉语的社会环境中,那么这
孩子就只会说汉语。相反,比如一个汉族孩子出生以后就
完全生活在英语的社会环境中,那么这孩子就只能说英
语,而完全不懂他父母的语言——汉语。此外,人如果一
生下来就长期脱离任何社会的语言环境,那么这个“人”
最终将没有语言。这些都说明,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人类社会以外没有真正的语言。所以说语言是人类社会
特有的交际工具,而且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以外,
如动作、表情、手势以及现代文明社会的旗语、灯光交通
信号、电码等等,也都可以成为交际的手段,传递一定的
信息。然而这类“手段”或“工具”所能传递的信息是十分
有限的,并且有很大的局限性,远不能跟语言相比。语言
是交际的工具,也是人类的思维工具。思维是人脑所特有
的一种机能,人类通过思维活动进行抽象和概括来形成
概念。然而思维活动只有借助语言才能进行,才能形成思
想,也只有通过语言才能把形成的思想表达出来,从而完
成交际的目的。不过,语言的功能首先是交际工具,交际
工具的作用是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本质属性。然后才是
思维工具。当一种语言不再作为交际工具时,它也就不可
能再作为人们的思维工具了。但一方面也应看到,不但思
维不能脱离语言,语言也离不开思维。如果没有思维活动
及其形成的思想,那么语言也就无以表达,失去了表达的
内容,那么语言作为交际工具而存在的必要性也就不存
在了。总之,语言和思维都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它们都
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
展。语言不仅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劳动,依赖和服务于社
会,同时语言在社会生活中也起着巨大的作用。首先,语
言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重要标志之一。语言是帮助人类
祖先最终脱离动物界和形成人类社会的最重要的要素之
一。斯大林说:“有声语言在人类历史上是帮助人们脱出
动物界、结成社会、发展自己的思维、组织社会生产、同自
然力量作胜利的斗争并取得我们今天的进步的力量之
一。”(《斯大林选集》下卷532页)在人类社会形成以后的
漫长发展历史中,语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物
质财富的生产是社会存在的基础,而要从事物质财富的
生产,就必须用语言来协调人们的社会活动。语言不仅直
接同社会生产活动相联系,而且同人们社会生活的一切
领域和各个方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没有语言,
生产活动、政治活动、文化以及日常生活都将无法进行,
社会也就不复存在了。可以说,没有语言社会就将崩溃,
社会的一切活动都将无法进行。人类社会就像须臾不能
没有水和空气一样,须臾也离不开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
语言不仅对社会的存在来说是必要的条件,对于社会的
发展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条件。正是通过语言和记录语
言的文字,才能得以把人类世世代代创造的成果和积累
下来的知识、经验储存下来,传播下去。如果没有语言,人
们就无法有效地承袭前人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文化,也无
从传授给下一代。社会就不能进步,人类社会也就不会具
有今天这样高度发达的物质和精神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