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应不应该追星?说坏处

2025-02-25 00:59:5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如今,青少年因疯狂崇拜偶像而出现的悲剧在中国各地不断出现。这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不久前,中国青少年研究机构连同媒体,对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地的近3000名大中学生进行了“青少年偶像崇拜”的专题调查。结果令人大吃一惊:有70%的人承认有过特别喜欢、崇拜某个明星的经历;有55%的人承认自己正在崇拜某个明星,其中中学生的比例达70%。学生们崇拜的偶像中,99%以上是影视界和体育界的“大腕”明星。其中,10%的青少年表示对某个明星崇拜得难以自拔。
媒体负有很大责任
针对这股“追星”热潮,中国社会进行了广泛讨论。心理学专家刘树声(音)教授指出,一些青少年崇拜偶像到了盲目和疯狂的地步,这是一种“心理缺陷”。原因是这些孩子在现实世界缺少朋友,与父母的关系也不亲密。长此以往,会加深安全感和亲情的缺乏,甚至孩子们会因明星的一举一动,而做出不正常反应。
教育研究学者李山名(音)博士认为,学校教育不到位也是一个原因。学生在沉重的学习负担下,缺乏自由的时间,没有足够交流空间。激烈的升学竞争、就业压力及生硬的思想教育课,更加大了学生的精神压力。这种教育环境,自然使学生把目标投向明星创造的娱乐天地,想从中得到暂时的慰藉。不过,大多数学者把主要责任推给不断“庸俗化”的大众传媒。一些明星借助媒体,一夜之间大红大紫。这是商业化的产物,背后是巨大的经济利益。更有媒体还推出了“造星运动”。如现在在中国流行的“超级女声”,其在成都的报名现场,天天都排起长达两三公里的队伍,其中在校初、高中学生占80%。很多人逃学或谎称生病前来报名,这给成长中的少女们无疑起了不良的示范作用。
孩子靠追星摆脱依恋
不过,一些儿童研究学者认为,偶像崇拜本身对成长并没有多大坏处。随着青少年心理的日益成熟,明星们取代他们的父母,成为心目中的英雄。明星自然成为青少年和同龄朋友聚会时闲聊的话题,这扩展了他们的社交圈,也使他们摆脱了对父母的依恋,实现了“情感自治”。因此,解决青少年追星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引导。
首先,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理解并坦然接受孩子对明星的崇拜。上海的罗先生说,他的孩子特别崇拜武打明星,并模仿影视节目中的武打动作,惹出不少是非。后来,他顺水推舟,让孩子周末去武术训练班学习武术。如今,孩子告诉他,只有讲“武德”的人才能学到真功夫,他要好好学习,学到真功夫,长大当个像李小龙那样文武双全的明星。
同样,学校也应关心学生的偶像崇拜现象,对他们的崇拜心理和行为要进行科学的干预和适当的介入。通过性格教育、认知教育及情绪教育等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偶像崇拜观。
此外,中国政府宣传部门也下发了文件,要求媒体坚持正面的舆论导向,承担起社会责任。对各类偶像的宣传、报道和评价,要充分展示其真实、丰富、生动的人格魅力,给予青少年以理性的启迪和感情的教育,从而强化正面偶像的榜样作用

回答2:

事例多咯,日日都有报到啦,追星的坏处最主要是中学生贪新鲜,贪潮流,有型有SO,有样学样。

回答3:

追星是过头的,我们喜欢一个明星,是被他某一个特长所吸引,给我们提供了快乐,久而久之,会在各个方面对他产生好感,可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成功的一面,当然也有失意的时候,我们仅此去欣赏他好的一面即可,这对我们有帮助的,每个成功的人都有背后心酸的历史,因为他们有毅力挺了过去,所以才有风雨后的彩虹,当然,谁都如此,要努力去完成自己的目标,学习明星不怕输的精神!

回答4:

不能太多与盲目了!
陈冠希的事情影响多不好。

回答5:

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