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喜欢跪着坐?

2025-04-08 09:13:3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简单,因为那个时候凳子还没有传入中国,大家都在席子上坐。而当时中国人没有发明出来厕纸,又没有穿内裤的习惯,下裳都是没有胯的。如果盘腿坐,很容易走光,这样就显得很不庄重,也有碍男女大防。如果两腿在前席地而坐,就很容易把衣服蹭脏,而且也妨碍吃饭,同时也很难快速站起来。思来想去,还是跪着坐,这样既可以快速站起来,又不会把衣服弄脏,而且也不妨碍吃饭和交谈。唯一的缺点是很不舒服。唐代的时候,凳子开始传入中国。当时称为胡床。宋代开始大家都比较小资,觉得跪坐不舒服,坐凳子就流行起来了。日本人至今仍延续着跪坐的古俗,这应该是由于他们的遣唐使学习了唐代的礼仪的缘故。

回答2:

其实吧,得从人体结构上来解释:

  1. 人体的脊柱由于需要直立行走而退化

  2. 大脑的供血供养随进化而改变,大脑能耗大概是全身的70%

你盘腿坐的时候由于下半身的某些经络关闭,能有效的让上半身的供给得到满足,比如你久坐是不是很容易出现图头晕?如果体力不还容易出现便秘,精神不佳等情况?

其实,你换一个坐姿或许能解决问题,例如:跪坐,盘腿坐等。

当然,也有文化因素,我只是从我的体验中这样回答,当你看书打瞌睡,学习易困时,不放换个坐姿,或许能缓解部分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