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为君子既要尊重德性,又要讲求学问;既要充实广大,又要穷尽精微;既要有高明的理想,又要有合于中庸的行为;既要熟悉旧的知识,又要不断认识新的事物;既要笃实厚道,又要娴习礼仪。
大哉圣人之道!
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待其人而後行。
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伟大啊,圣人的道!
浩瀚无边,生养万物,与天一样崇高。
充足有余,礼仪三百条,威仪三千条。
这些都有侍于圣人来实行。
所以说,如果没有极高的德行,就不能成功极高的道。
因此,君子尊崇道德修养而追求知识学问;达到广博境界而又钻研精微之处;洞察一切而又奉行中庸之道;温习已有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知识;诚心诚意地崇奉礼节。
所以身居高位不骄傲,身居低位不自弃,国家政治清明时,他的言论足以振兴国家;国家政治黑暗时,他的沉默足以保全自己。《诗经》说:“既明智又通达事理,可以保全自身。”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1)洋洋:盛大,浩翰无边。
(2)优忧:充足有余。
(3)礼仪:古代礼节的主要规则,又称经礼。
(4)威仪:古代典礼中的动作规范及待人接物的礼节,又称曲礼。
(5)其人:指圣人。
(6)苟不至德:如果没有极高的德行。苟,如果。
(7)凝聚,引申为成功。
(8)问学:询问,学习。
(9)倍:通”背”,背弃,背叛。
(10)容:容身,指保全自己。
(11)“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引自《诗经·人雅.烝民》,哲,智慧,指通达事理。
参考资料
中华文化讲堂网:http://www.zhwhdjt.com/bencandy.php?id=17938
把以上回答归纳总结、这24个字浓缩了我国古贤“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智慧。
直译:发愿上等,结缘中等,享福下等;高处站,平处住,宽处行。
意译:志当存高远、许下最好的愿望;做事时尽最大努力,但只求中等缘分;享受最一般的福禄,过普通人的简朴生活;选择最高的地方站立,以高瞻远瞩;找最平坦(容易生活)的地方低调处世,心态平和不偏激;往道路最宽的地方走,心胸豁达,心地宽厚,不吹毛求疵苛责别人。
“致广大而尽精微”语出《中庸》,意思是:既要致力于达到广博深厚的境界,又要尽心于精细微妙之处。这句话包含大与小的辩证法,又是为政、修身的方法论。作家杨大侠杨科寄语,能够在自大自小中腾挪才是人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