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024-11-18 17:38:4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一、 段意归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先把全文读一遍,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再一段一段认真的读,读懂每个段,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只要把每个段落大意合理地连接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题目拓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从审题入手,弄懂题目的含义,然后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综合归纳法,如写事的文章。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四、抓重点词句(中心句、中心段或过渡段)。

有些文章结构上的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或内容上的中心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五、取主舍次法即重点归纳法。

有时一篇文章,其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

扩展资料:

对于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个要素组成,而事件又是由起因、经过、结果构成,所以如果把文章中的要素串联起来,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注意,“串联”不是“拼凑”,不是简单地把这些元素放到一起即可,而是根据总结出的元素,进行二次概括,即删掉与重点无关的语句、删掉句意重复的语句,从中提取最重要、最简洁的要素形成文章的主要内容。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运用句子摘录法,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抄”。

如老舍笔下的《猫》,既写了大猫,又写了满月的小猫。我们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必须把文中两个中心句串联起来,猫的性格很古怪,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还有的时候,中心句表达比较烦琐,我们还需要“缩”,精简一些修饰性的词语,使课文大意表达得更精炼。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

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

回答2:

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得完整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1、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2、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3、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4、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5、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集锦二、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一篇课文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确实不易。究其原因,总结起来有三点:1、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的。2、该不该删。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3、抓不住重点。课文内容那么多,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把握重点。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如下五种方法----

1、课题扩充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如《草船借箭》,读课文后,请学生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补上借箭的起因,及周瑜最后的态度,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学会从课题入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

2、段意合并法。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如《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课文第一大段主要写了: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国;第二大段主要写了: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第三大段主要写了:在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怀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三个大段的内容合并起来,稍加整理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到祖国,而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他,阻挠他回国。最后,在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的关心支持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3、重点突出法。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具体的操作:可以先简单地读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然后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弄清作者在重点段中要表达的意思,再联系其余各段作适当补充,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自然概括出来了。如《落花生》一文,重点部分是第二大段: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并以花生喻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以此为核心,联系文中其他内容,就不难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作者一家人在后园过花生节,他们边品尝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父亲以花生来比喻,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句子摘录法。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运用句子摘录法,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抄”。如《伟大的友谊》,直接摘抄过渡段作为全文大意: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上亲密合作。有时候我们摘录中心句后,还需要“串”。如老舍笔下的《猫》,既写了大猫,又写了满月的小猫 。我们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必须把文中两个中心句串联起来:猫的性格很古怪,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还有的时候,中心句表达比较烦琐,我们还需要“缩”,精简一些修饰性的词语,使课文大意表达得更精炼。

5、重点罗列法。不同体裁的文章要点不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以叙事的文章为多,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往往可以抓住“六要素”,先罗列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加以整理成一段表达通顺的话。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事情发生的时间:1948年5月25日;地点:隆化中学;主人公:董存瑞;起因:敌人的火力封锁了部队的前进;经过:董存瑞在战友的掩护下,冒着炮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体顶住***包舍身炸毁了暗堡。结果:消灭了敌人,战斗取得了胜利。把六要素内容连接起来,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敌人暗堡的火力封锁了部队的前进。董存瑞在战友的掩护下,冒着炮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体顶住***包,舍身炸毁了暗堡。战斗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重点罗列法”采用先分解后综合的思路,使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集锦三、读文章,我们要学会抓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既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有:

1、记人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然后概括主要内容。如《桥》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挽救了全村人的性命,而他和自己的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私的共产党员形象。又如《晏子使楚》一文的主要内容是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2、叙事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金色的鱼钩》一文的主要内容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3、写景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再进行概括。如《草原》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4、状物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事物?从几个方面写了它的特点?怎样写的?然后进行概括。如《鲸》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集锦四、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阅读一篇文章,一定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才能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获得知识,受到教育,同时可以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很多,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归纳:

1、段意综合法。一篇文章可以分为几段,每一个段落大意都概括了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把各段的段意综合起来,就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综合组织各段的大意为主要内容,并不等于各段大意的总和,概括时一定要注意区别重点段落与次要段落,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例如:《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共写了五方面内容:(1)从地球在整个宇宙的位置看,地球是十分渺小的;(2)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很小;(3)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又遭到无节制的开采和随意的毁坏,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4)人类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5)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把各段段意综合起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

2.分析比较法。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一定一次就能抓住,这就需要反复地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内容的主次,准确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文章还需要分析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主要内容也就容易归纳了。

例如:《落花生》一文,第一段讲的是种花生和收花生。第二段讲的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花生,谈论花生。显然第二段是重点段,其中,先谈到花生的特点和好处,后以花生喻人,讲应该怎样做人。所以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时要抓住第二段,特别是爸爸的话。可归纳为:一家人谈论花生的好处,爸爸告诉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3.文题扩展法。有许多文章题目本身就已经高度概括了主要内容。所以,只要仔细解剖题目,把题目扩展开来,就容易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例如:《草船借箭》这篇课文,通过文题我们就可以看出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诸葛亮施妙计,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故事。又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从题目中,我们可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迎送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

4.问题串连法。我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边读边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样有助于我们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我们能在阅读中,依据文章的顺序,提出相应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按问题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例如:学习《鲁滨孙漂流记》一课时,让学生阅读,然后设计以下问题:课文讲的是谁的什么事? 鲁滨孙漂流的原因是什么? 漂流了多少年? 他是怎样生存下来的?认真思考然后回答,就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即: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

5.概括要素法。凡是写人、记事的记叙文,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只要弄清楚这几个要素,并加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可以把握了。

例如:《西门豹》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这样概括:本文记叙的是战国时候,西门豹在邺这个地方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事。这里,时间是战国时候;地点是邺这个地方;人物是西门豹;事件是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回答3: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根据不同的文体,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一、段意综合法

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一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概括出它的主要意思,把各个部分的意思综合组织,就能归纳出主要内容了。一般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认真通读全文,初步了解全文写什么。

(2)细读文章,弄懂每个自然段、每个词句的意思。

(3)给文章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

(4)把各段的段意综合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例如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共有五个结构段,第一段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况。第二段讲五壮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段讲五壮士准备转移,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段讲五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英勇杀敌。第五段讲五壮士英勇跳下悬崖。这样全文主要内容就可简要连接为: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把敌人引上了绝路,英勇歼敌,最后壮烈牺牲了。

本方法注意事项:

1、能够正确地给文章分段和概括段意。

2、综合组织各段的意思,不等于各段意思简单相加。要适当使用过渡句或关联词语,使相加的句子通顺。删去重复或次要的内容,做到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找段内主句六条规律

(1)总分关系的,一般总的一句是主句。先概括后具体写的,一般用概括的一句做段意。如《猫》的第一段有总起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可以作为这段的段意。段中有总结句的也是如此。

(2)有过渡句的,一般也是段意。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启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如《伟大的友谊》中:“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合作。”这一过渡句中,第一分句是上级段意,第二分句可作下一段段意。

(3)因果关系的,一般“果”是段意。如《一个粗瓷大碗》:“有一回,一场激烈的战斗刚结束。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了一个鼓鼓的挂包,打开一看,是一个粗瓷大碗。赵一曼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就连忙给她送来。”这一段先记叙“果”——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了一个粗瓷大碗。即该段意。

(4)段落的中心句,一般也是段意。如《一夜的工作》中,第二段中心句为:“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稍加整理,便可作段意。

(5)写事情的起因、结果的,一般要抓住结果归纳段意。如《李时珍》的第三段,起因:李时珍准备编写一本药书。经过:李时珍为编药书而积极准备。结果:李时珍编写成了《本草纲目》。故第三段段意为结果——李时珍编写成了《本草纲目》。

(6)问答形式的段落可抓住问题的答案归纳段意。偏正关系的一般根据正的内容归纳段意。转折关系的抓住转折部分的内容。递进关系的抓递进部分的内容。

标志法

这是通过关联词来分析语意及其关系的方法。单层句群分析起来较为简便。如: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鲁迅《拿来主义》

这是个句群,由两个句子组成,只有一层关系。其中“然而”这一关联词就揭示了语意及其关系,起“标志”的作用。但是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这种句群作为章法中“段”的现象出现,是十分少见的。这里不想对此作进一步探讨。而较为复杂的句群是最为值得探讨的。

(1)在什么样的社会,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理想,什么样的阶级,更确切地说,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戴有什么样的理想。

(2)在封建社会,金榜提名、衣锦还乡,往往是那些地主阶级或者是那些向往地主阶级生活的人的理想;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的理想是希望钱越赚越多,而且希望这个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是永恒的。

(3)而无产阶级却要打破这个“永恒”把这个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推翻。

(4)在社会主义社会,为人民服务,实现共产主义,就成为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

(5)所以,我们说,理想是受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的限制的。

(6)比如,古时候,就像屈原……。

——陶铸《崇高的理想》

这里各句之间有二个明显的关联词,“而、所以”,其中“所以”无疑是一个最重要的语意及其关系的标志。它揭示了(1)(2)(3)(4)表达的是原因,而(5)句表达的是结果。(6)句的“比如”不过是对(5)句的举例说明而已。所以可以通过这个标志判定这个句群的中心句是(5)句,而本段的中心意思也应该是由(5)句所揭示的。

“标志法”十分注重语言的外在形式——关联词,但是,实际上,这种分析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句群中毕竟有许多句子是不带关联词的;另外,如果是带了许多个关联词呢,又难以判断那个关联词揭示第一层意义。所以,它必须通过对句群语意的分析来予以验证。

串联法

有的段落没有可作段意的句子,但可以找表示本段意思的关键语句,把这些语句连串起来可作为段意。如《桂林山水》第二段几个句子分别讲了漓江水有静、清、绿的特点。横向连串起来,可用“漓江的水静、清、绿”,作为段意。

4.并联法

有些段法,可采用把同类概念归并为高一级概念的方法来归纳段意。如《少年闰土》第四段,闰土讲了“雪天捕鸟”、“海边捡贝”、“看瓜刺猹”、“潮讯看鱼”等等,这些事在“我”看来,都是未曾听说的新鲜事。因此,这段的段意可以概括为:闰土给我讲了许多新鲜事。

5.疏理法

这是由分析语意构成的疏密程度最终来理出句群中心句的方法。分析疏密,原则上分析句群中结合由密而疏的顺序。一直扩而大之,找出句群的中心句,然后揭示段意。怎么疏理呢?可按以下步骤进行。以“标志法”第二例为例:

(1)按句子写出句子序号,本段有六个句子。

(2)把意思结合得较为紧密的(1)(2)(3)(4)与(5)(6)摆在一起。因为(1)到(4)句是讲什么样社会,什么相理想,结合得最紧密。

(3)再理出(1)(2)(3)(4)四句和(5)(6)两句之间的关系,因(5)句有“所以”,因此,明显的,(1)(2)(3)(4)各句表示原因,而(5)(6)表示结果。

通过以上分析所以得出结论,这个句群中心句是(5)句。从逻辑上说,用(1)(2)(3)(4)来推论(5)句,而(6)即是对(5)的进一步解释说明。

这个分析结果与“标志法”分析的结果相吻合。

6.抓住中心内容法

(1)要分清主次。不要把一般的内容事无巨细,都写进去,更不要把次要内容当主要内容。如《我的战友邱少云》第三段,写了“我”的内心活动,也写了邱少云的外表。从全文看,写“我”的内心是为了烘托邱少云的内心世界、危险处境。生人公应是邱少云,而不是讲“我”怎样。

(2)要恰如其分。既不能添加本段中没有的内容,也不要遗漏重要内容。《小音乐家杨科》第五段若概括为:“第二天,杨科死了。”漏了“又一次遭毒打”这一重要内容,就不完整。

(3)内容要具体。段意一般从内容角度概括,不宜从思想角度概括,应该指出这一段写了什么,而不应该是说明什么。如把《草原》第三段说成:“蒙古族人民热情接待客人。”就缺乏具体内容,也难于跟下面两段相区别。若概括成:“主客见面,热烈握手。”就较具体。

(4)句子要完整。段意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不能用词或词组,而且最好是陈述句,如《一幅壮锦》中的第六段就不能说成“小儿子是怎样找到壮锦的”,而应该概括成“小儿子历尽艰辛,找到了壮锦”。

(5)要简洁明白,段落大意的文字不宜太长。

7.归纳法

有一些句子,其中并没有中心句,其意思需要经过分析才能概括,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归纳法”来分析。

它是一种由句群的关键句入手分析,最后归纳句群中心意思的方法。其方法,原则上是对句群作“由疏而密”的顺序。

如:

①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②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③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④任何一种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运用也许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⑤例如,他曾密切地注意电学……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怎么归纳这个段意呢?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把这个句群标出序号。共五个句子。

(2)理出句子中语义结合较为松散的句子。通过对其语境的分析理解,①②两句正是这个句群中承上启下类型的过渡句,所以它的关键句无疑是②句。由此,②与③④⑤语义结合紧密,而与①的结合即较为松散。

(3)通过分析,可归纳③是说马克思对科学的实际运用观点,④是写马克思对科学实际应用的态度和感受,⑤即是写马克思对科学实际应用的关心的事例。很明显,③④⑤三句阐述了马克思身上远为主要的内容,那就是马克思的实践精神——他作为一个革命家的最优秀的品质。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②句是关键句,③④⑤三句是阐述②句的主要内容。其段意的概括应是③④⑤的归纳概括。

8.累加法

由一个句群组成的段落意理应是中心句表达的意思或是关键句所揭示的意思。但是如果由二个以上的句群组合成的段落,其意义又将如何概括呢?如:

①理想到底指的是什么呢?②这个问题是比较复杂的。③因为一个时代与一个时代不同,同一个时代,一个人与一人又不同。④比如,…⑤…⑥…⑦…⑧…⑨…⑩…⑾…⑿…⒀…⒁…⒂…⒃一点儿理想也没有的人有没有呢?⒄一般地说,是没有的。⒅…⒆…⒇…(21)…(22)…(23)…(24)但是究其实,他们仍旧是有理想的,这眼前的光景正是他们的“理想”,或者说,他们正躺在自己的“理想”上睡觉哩。

——摘自陶铸《崇高的理想》

这个段落是较为复杂的,分析这种段落的段意,非认真琢磨推敲不可。必须要首先揭示其层次结构。考察这个结构可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这个段落中有几个中心意思相对独立的而又清晰的句群?划分出句群,需要强烈的语感导引,分析时必须抓住中心句或关键句。本段文字行文中两个设问句①与⒃两句无疑是关键句。由此可推论具有两个相对独立的中心意思表达。这也正表明其由两个句群组成。

(2)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分别用疏理或归纳的方法分析各个句群。

第一个句群的中心句应是①②③三句;①②句表结果;③是原因。如果把三句话的意思综合起来,那么就可以归纳为:理想是比较复杂的,因人因时而异。

第二个句群的中心句应是⒃⒄两句,⒅至(24)各句无非是为了解说和证明⒃⒄两句的。因这个句群的意思可概括为:没有理想的人是没有的。

(3)最后把二个句群的中心意思叠加在一起,此段文字的大意就可概括为:理想是每个人都有的,它因人因时而异。

综上所述,句群分析对段落意的概括有重要的意义。且句群分析与段落意概括是有“法”可循,有“法”可依。因此句群不仅仅具有语法意义,而且还有章法意义——指导我们阅读语段乃至文章。

二、摘句归纳法

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一定一次就能抓得准,需要反复比较分析,分清内容的主次,准确地抓住主要内容,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容易归纳了。

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全段话都是围绕某一句话的意思写的,那么这句话就是重点(中心)句。如果全文都是围绕文中某段话的意思写的,那么这段话就是重点(中心)段。文章中的重点句、重点段就是全文主要内容的提示,我们一定要留心。

有的文章只有一个重点句或重点段,而有的文章则有好几个。在第二种情况下,我们概括主要内容时,要把几个重点句或重点段的意思加以综合整理,概括出主要内容。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就有两个重点句,一句在文章前面:“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另一句在文章结尾:“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我们在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时,需要把这两句话综合起来:“小兴安岭不仅一年四季都美丽诱人,而且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三、文题扩展法

有许多文章的题目就已经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这就可以根据课题扩展,使它的内容更加具体、明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就自然而然地概括出来了。在运用这种方法时,我们可以遵循以下的步骤:

(1)通读全文。

(2)以题目为中心,在文章中寻找相关的内容。

(3)将相关的内容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4)将概括后的意思组织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大意了。

举例:《飞夺泸定桥》,我们可以先根据题目提出这样一些问题:“谁飞夺?”,“在什么情况下飞夺?”,“怎样飞夺?”、“结果怎样?”,然后在文中找出相应的答案,把这些问题的答案用简洁的语言串联起来就是: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与敌人抢时间,胜利地夺下了天险泸定桥,继续北上抗日。

本方法注意事项:

1、文题扩展法适用于某些特定的文章。例如,以人名、地名、物名、中心事件命名的文章。因为这样的文章,题目本身往往就是主要内容的核心部分,我们抓住题目的补充说明,就是文章的大意了。

2、在文章中寻找需要补充的相关内容时,要紧扣题目。以人名命名的文章,主要寻找“做了什么事”;以物命名的文章,主要看“怎么样”;以地点或中心事件命名的文章,主要找“发生了什么事”。

四、串联要素法

凡是写人、记事类的记叙文,都有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阅读文章时,只要弄清这几个要素,就不难将文章的主要内容串联出来了。

例如:《草地夜行》,我们分析这篇文章的记叙要素具体是:时间(夜);地点(草地);人物(老红军战士和小红军战士);事件(老红军帮助小红军走出草地);结果(老红军陷进泥潭牺牲了)。抓住这些记叙要素,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可概括为:文章记叙了红军长征过草地的一天夜里,一位老红军为帮助一个小红军赶上队伍而陷进泥潭,最后壮烈牺牲的故事。

本方法注意事项:

1、不需要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都写得很详细,只需平实地、简练地说出“什么事”就可以了。

2、串联要素并不是把这几个要素简单相加,而是进行综合整理。即先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按顺序连接起来,再加上一些结构性的词语,最后读一读是否通顺。

回答4:

1、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2、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3、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5、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扩展资料: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要阅读全文,确定本文是写人,记事,写景还是状物。

1、写人:本文通过什么事,体现了某人什么样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这个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记事:本文主要写谁在什么时候做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对某个人的影响,或某人从这件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3、写景:本文通过写某个地方的景物具有什么样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某个地方的喜爱或赞美之情。

4、状物:本文通过写某个物具有怎样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某物的什么感情?

此外,在认真阅读文章的基础上,给文章划分段落并概括各段段落大意,再把各段的段落大意按一定的顺序合并在一起,就是全文的主要内容。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可以使学生懂得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主要内容

回答5:

一、 段意归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先把全文读一遍,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再一段一段认真的读,读懂每个段,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只要把每个段落大意合理地连接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题目拓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从审题入手,弄懂题目的含义,然后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桂林山水》一课,就可以从课文中找出桂林山水的特点加以概括,就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本篇课文主要写了桂林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三、综合归纳法,如写事的文章。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如《桥》一文:时间是下着大雨的黎明,地点是木桥前,人物是老支书,事件是老支书不顾自己的儿子舍身救群众。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下着大雨的黎明,在木桥前老支书不顾自己的儿子舍身救群众的事。

四、抓重点词句(中心句、中心段或过渡段)。

有些文章结构上的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或内容上的中心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有时候我们摘录中心句后,还需要“串”。

五、取主舍次法即重点归纳法。

有时一篇文章,其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议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时尝花生,议论花生的好处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