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的!
咱们先说说宰相两个字,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君权,废除了宰相制度,清沿明制设内阁大学士,明、清习惯上都称“授大学士”为拜相,但无正式宰相名份。刘墉是乾隆十六年的进士,做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工作性质上类似宰相,到了雍正时设军机处,内阁成为闲置,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我们再说说罗锅两个字。 1958年,刘墉和刘统勋在逄戈庄的墓地被挖开,通过观察刘墉的尸骨,专家发现,刘墉小腿骨的长度,竟然有75厘米,这也就是说,刘墉的真实身高其实有1米9左右,并且从骨骼来看刘墉生前完全没有驼背的迹象。
当我们拨开层层迷雾,便会发现,这位声名显赫,清誉卓著的宰相刘罗锅,既不是宰相,也不是罗锅。既然有宰相刘罗锅的说法,为何又说刘墉不是宰相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封建王朝的宰相制度了。明朝以前历代王朝均有宰相辅佐皇帝处理军机大事,只是称谓稍有不同,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由于疑心太重,为了防止高官重臣夺权谋反,便下令废除宰相一职,其后明朝设立了内阁,成员为内阁大学士,由皇帝钦定协助处理国家大事,这种制度到了清朝,一直沿用,经雍正八年时取消内阁建立军机处,而皇帝之下,统管文武政事的最高行政官员,便是大学士,之后的军机大臣和总理大臣,都是和大学士一样的职权,虽说此时的大学士与前朝宰相相比,权力相差甚远,但仍旧享有天子之下众臣之上的显赫地位。
刘墉墓
那为什么民间还会有宰相刘罗锅这个叫法呢?人们叫刘墉宰相,是应为百姓知道他为官清廉,官又很大,但是具体大到什么程度就不清楚了,因为在老百姓心中宰相这一官职最大,所以就叫他宰相了。而刘罗锅这个外号其实跟他的身高有关,刘墉辅佐过乾隆和嘉庆两任皇帝,这两位皇帝的身高也就在1米7左右,如果刘墉在皇帝面前挺直腰板,就会比皇帝高出一节。大家都知道,中国自古注重礼仪,比皇帝还要高出一节这显然是不合乎礼仪的,为了不让这成为别人攻击他的把柄,所以刘墉就只能在皇帝面前弯腰俯首,看上去就和罗锅一样。为此,嘉庆皇帝还曾经戏称他为刘坨子,刘罗锅这个外号也就这么传开了。
是真的。清朝官员见到上级领导,都喜欢点头哈腰的,见到皇帝更是如此,头低得很低,越低越代表尊敬和臣服。
是的,刘墉其实比政绩更出名的是他的书法造诣,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是真的,历史上的刘罗锅有些驼背,所以叫罗锅,刘墉也没有做过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