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变压器二次接线方式分为星形(或形象的叫Y形)接线方式和三角形(或叫△形)接线方式,我们知道变压器电压分为A、B、C三相,零线从哪里来呢?是前一种Y形接线方式的中性点处引出的,零线表示为N。我们平时用的生活用电,就是一根火线(电力变压器按负荷平均分布出来后,一个地方是A、一个地方是B、一个地方是C)和一根零线N,A/B/C三相任意一相与零线N之间的额定电压为220V;A/B/C三相任意两相间的额定电压为380V。原理?变压器原理就是电磁感应原理了。
1、如果你所说的是配电变压器(10kV进,400V出的那种三相变压器)。低压三个线圈的尾部(x、y、z)连在一起,这一点,我们通常称为变压器输出的中性点,从这一点引出的线,就是变压器的零线,用0来表示。
2、假如是普通配电变压器(低压输出是400V,考虑压降为380V):三个低压线圈的端部(a、b、c)之间的线电压就是常用的三相380V的电压。而任何一相对零点的电压就是220V(380/1.732=220)。
3、零线只是作回路用,本身仍然是带电的。
4、变压器的外壳才是接地线的。
如果不是上述情况,可以HI我讨论。
你说的只是其中的一种,还有一种是不接地的, 就你说的那种,是适合高压是中心点接地属于工作接地。经过低压总开关就分开了地线和零线起到保护作用。
变压器二次侧零线是变压器二次三个线圈的末端连接在一起,称之为“中性点”。该点电压相对为零电压,如果中性点接地,则有以下不同:
1、中性点作为电压相对零点成为绝对零点;
2、作为电压向量,如果中性点不接地,一旦三相有一相接地,该中性点电压不为零。其余两相电压应该是两个线圈电压之和。如果“中性点”接地就没有因单相接地而造成零点漂移的现象。
3、设备外壳通常接地,被称之为“保护接地”,如果“中性点”接地,则倍称之为“保护接零”。我国采用的是“中性点”接地,设备外壳端接地的“三相四线”制。当年是为了省去设备接地的电线的有色金属而规定。今天,设备端不做接地装置接地,而是用导线连接到变电所与“中性点”共同使用一个接地装置,被称为“PE”线。实际上还是“三相四线”。因为,N线和PE线是供电接地,都是绝对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