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二十八帝顺序 1.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唐武德元年(高句丽婴阳王二十九年,隋天寿元年,隋皇泰元年,高昌义和五年,618年)至唐武德九年(高句丽荣留王九年,高昌延寿三年,626年)在位; 2.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高祖第二子,唐武德九年(高句丽荣留王九年,高昌延寿三年,626年)至唐贞观二十三年(高句丽宝藏王八年,蒙高祖元年,649年)在位; 3.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太宗第九子,唐贞观二十三年(高句丽宝藏王八年,蒙高祖元年,649年)至唐弘道元年(蒙世宗十年,683年)在位; 4.中宗大和圣昭孝皇帝李显,高宗第七子,唐弘道元年(蒙世宗十年,683年)至唐嗣圣元年(蒙世宗十一年,684年)在位; 5.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高宗第八子,唐文明元年(蒙世宗十一年,684年)至唐载初元年(蒙世宗十七年,690年)在位; 6.则天皇后武曌,周天授元年(蒙世宗十七年,690年)至周神龙元年(蒙世宗三十二年,渤海太祖八年,705年)在位; 4.中宗大和圣昭孝皇帝李显复辟,唐神龙元年(蒙世宗三十二年,渤海太祖八年,705年)至唐景龙四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 7.炀皇帝李重茂,中宗第四子,唐唐隆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 5.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复辟,唐景云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至唐延和元年(蒙世宗三十九年,渤海太祖十五年,712年)在位; 8.谯王李重福,中宗第二子,唐中元克复元年(唐景云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 9.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睿宗第三子,唐先天元年(蒙世宗三十九年,渤海太祖十五年,712年)至唐天宝十五载(蒙赞普钟五年,渤海大兴二十年,燕圣武元年,756年)在位; 10.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玄宗第三子,唐至德元载(蒙赞普钟五年,渤海大兴二十年,燕圣武元年,756年)至唐宝应元年(蒙赞普钟十一年,渤海大兴二十六年,燕显圣二年,762年)在位; 11.岐王李珍,睿宗孙,唐正德元年(唐上元二年,蒙赞普钟十年,渤海大兴二十五年,燕显圣元年,761年)在位; 12.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肃宗长子,唐宝应元年(蒙赞普钟十一年,渤海大兴二十六年,燕显圣二年,762年)至唐大历十四年(蒙长寿十一年,渤海宝历六年,779年)在位; 13.广武王李承宏,高宗曾孙,唐□□元年(唐宝应二年,蒙赞普钟十二年,渤海大兴二十七年,763年)在位。 14.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李适,代宗长子,唐大历十四年(蒙长寿十一年,渤海宝历六年,779年)至唐贞元二十一年(蒙□□×年,渤海正历十二年,805年)在位; 15.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丘帝李诵,德宗长子,唐贞元二十一年(蒙□□×年,渤海正历十二年,805年)在位; 16.宪宗圣神章武孝皇帝李纯,顺宗长子,唐永贞元年(蒙□□×年,渤海正历十二年,805年)至唐元和十五年(吐蕃彝泰五年,蒙全义五年,渤海建兴二年,820年)在位; 17.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李恒,宪宗第三子,唐元和十五年(吐蕃彝泰五年,蒙全义五年,渤海建兴二年,820年)至唐长庆四年(吐蕃彝泰十年,蒙大丰元年,渤海建兴七年,824年)在位; 18.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李湛,穆宗长子,唐长庆四年(吐蕃彝泰十年,蒙大丰元年,渤海建兴七年,824年)至唐宝历二年(吐蕃彝泰十二年,蒙保和三年,渤海建兴九年,826年)在位; 19.绛王李悟,宪宗第六子,唐宝历二年(吐蕃彝泰十二年,蒙保和三年,渤海建兴九年,826年)在位; 20.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李昂,穆宗第二子,唐宝历二年(吐蕃彝泰十二年,蒙保和三年,渤海建兴九年,826年)至唐开成五年(吐蕃彝泰二十六年,蒙天启元年,渤海咸和十一年,840年)在位; 21.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李炎,穆宗第五子,唐开成五年(吐蕃彝泰二十六年,蒙天启元年,渤海咸和十一年,840年)至唐会昌六年(蒙天启七年,渤海咸和十七年,846年)在位; 22.宣宗圣武献文孝皇帝李忱,宪宗第十三子,唐会昌六年(蒙天启七年,渤海咸和十七年,846年)至唐大中十三年(蒙天启二十年,渤海正永三年,859年)在位; 23.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李漼,宣宗长子,唐大中十三年(蒙天启二十年,渤海正永三年,859年)至唐咸通十四年(礼建极十五年,渤海宽明三年,873)在位; 24.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李儇,懿宗第五子,唐咸通十四年(礼建极十五年,渤海宽明三年,873)至唐文德元年(封民大同×年,渤海宽明十八年,888年)在位; 25.襄王李煴,肃宗五世孙,唐建贞元年(唐光启二年,封民承智×年,渤海宽明十六年,871年)在位; 26.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李晔,懿宗第七子,唐文德元年(封民大同×年,渤海宽明十八年,888年)至唐光化三年(长和安国二年,渤海庆成八年,900年)在位; 27.德王李裕,昭宗长子,唐光化三年(长和安国二年,渤海庆成八年,900年)在位; 26.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李晔复辟,唐光化四年(长和安国三年,渤海庆成九年,901年)至唐天佑元年(长和安国六年,渤海庆成十二年,904年)在位; 28.哀皇帝李柷,昭宗第九子,唐天佑元年(长和安国六年,渤海庆成十二年,904年)至唐天佑四年(长和安国九年,渤海文德二年,蜀天复七年,晋天复七年,西汉金山天复七年,契丹太祖元年,907年)在位。
唐朝皇帝谱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始于高祖李渊,终于哀帝,共20帝。唐朝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达到了顶峰,其中以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为最。唐高宗后,武则天称帝,国号“周”。 高祖李渊(566-635) 618年称帝,在位9年,626年让位于李世民 高祖李渊,陕西人,世袭为唐公。617年出任太原留守。隋末农民起义时,他乘机起兵攻入长安,建立唐朝。李渊是一个酒色之徒,并无雄才大略。退位后死于635年,时年70岁。 太宗李世民(598-649) 626年即位,在位24年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的有道名君。在唐朝统一全国的一系列战争中,他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军队统帅,在即位后,又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实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高宗李治(628-683) 649年即位,在位34年 高宗李治,李世民第九子。政治上无所作为,后期被武则天把持朝政。683年病死,时年56岁。 中宗李显(656-710) (683-684;705-710)在位,在位6年 中宗李显,李治第六子,李治死后即位,但仅仅2月,被武后所废。705年武后让位与李显,无所作为,被皇后韦氏毒死,时年55岁。 睿宗李旦(662-716) (684-690;710-712)在位,在位8年 睿宗李旦,高宗第八子。684年被武后拥立为帝,690年被废。710年其子李隆基剿灭韦后,拥李旦为帝,712年让位与李隆基,死于716年,时年55岁。 玄宗李隆基(685-761) (712-756)年在位,在位43年 李隆基,睿宗第三子。在位前期,不失为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使国库丰盈,百姓安乐。但后期,却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致使政治腐败,“安史之乱”险些葬送大唐江山。756年他让位与其子李亨,761年死,时年77岁。 肃宗李亨(711-762) 756年即位,在位7年 肃宗李亨,玄宗第三子。“安史之乱”时被拥立为帝。死于762年,时年52岁。 代宗李豫(726-779) 762年即位,在位17年 代宗李豫,肃宗长子。762年被宦官拥立为帝。平乱守成,中才之主。死于779年,时年54岁。 德宗李适(742-805) 779年即位,在位25年 德宗李适,代宗长子,他猜忌刻薄,重用奸佞,为唐朝灭亡埋下了祸根。死于805年,时年64岁。 顺宗李诵(761-806) 805年即位,在位八个月 顺宗李诵,德宗长子。在位不到1年,退位给李纯,806年死,时年46岁。 宪宗李纯(778-820) 805年即位,在位15年 李纯,顺宗长子。宪宗依靠一些良相,在统一战争中取得了一些成就。自安史之乱以来的藩镇割据的局面,在宪宗时,基本结束了。但他重用宦官,终被宦官所杀。时年43岁。 穆宗李恒(795-824) 820年即位,在位25年 穆宗李恒,宪宗第三子。穆宗是一个荒淫的皇帝,刚登位就纵情声色。他企求长生不老,服药过量而死,时年30岁。 敬宗李湛(809-826) 824年即位,在位3年 敬宗李湛,穆宗长子。826年12月被宦官杀死。时年18岁 文宗李昂(809-840) 827年即位,在位14年 文宗是穆宗的第二子,他当政时宦官专权,文宗成为宦官的傀儡。死于840年时年32岁。 武宗李炎(814-846) 840年即位,在位6年 武宗李炎,穆宗第五子。武宗在位时,社会矛盾有一定的缓解,但他信奉道教,吃丹药而亡,时年33岁。 宣宗李忱(810-859) 846年即位,在位13年 宣宗李忱,宪宗第十三子,是武宗的叔父,也因吃丹药毒死,时年50岁。 懿宗李温(833-873) 859年即位,在位14年 懿宗,宣宗长子。他的生活十分荒淫,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死于873年时年41岁。 僖宗李儇(862-888) 873年即位,在位15年 僖宗,懿宗第五子。在位期间发生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一度占领长安。僖宗死于888年,时年27岁。 昭宗李晔(867-904) 888年即位,在位15年 昭宗李晔,懿宗第七子。被朱温(即后梁太祖)所杀,时年38岁。 哀帝李拀(892-908) 904年即位,在位4年逊位 哀帝为昭宗第九子,907年让位与朱温,908年被朱温所杀,时年17岁。
唐朝共有22位皇帝: 1、唐高祖李渊(566年出生于长安,635年驾崩于长安)是唐朝的开国皇帝。 2、唐太宗李世民(598年~649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 3、唐高宗李治(628~683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 4、则天大圣皇帝武媚娘(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大统一封建王朝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 5唐中宗李显(656~710年) 6、少帝李重茂(695年—?),唐中宗幼子号“少帝”或者“殇帝”。 7、唐睿宗李旦(662年~716年)其父为唐高宗李治,母为武则天,唐中宗是其兄长。 8、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712年~756年在位,是睿宗李旦第三儿子, 9、唐肃宗李亨(711年~762年),唐玄宗第三子。 10、唐代宗李豫(726年~779年),唐肃宗长子。 11、唐德宗李适(kuò)(742年~805年),唐代宗长子。 12、唐顺宗李诵(761年~806年),唐德宗长子。 13、唐宪宗李纯(778年~820年)805-820在位,是唐顺宗长子。 14、唐穆宗李恒(795年~824年),原名宥。 15、唐敬宗李湛(809年~826年),唐穆宗长子。 16、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唐穆宗第二子,唐敬宗之弟。 17唐武宗本名李瀍(chán)(814-846) 18、唐宣宗李忱(810年 ~859年),唐宪宗李纯十三子,唐穆宗李恒的弟弟,唐武宗李炎的叔叔。 19、唐懿宗李漼(833年11月14日~873年),是唐宣宗的长子。 20、唐僖宗李儇(xuān)(862年~888年),唐懿宗第五子,初名俨。 21、唐昭宗李晔(867年~904年),原名杰,又名敏,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弟。 22、唐哀帝李柷(892年~908年),原名祚。唐昭宗第九子。
唐朝618--9O7 李姓 建都:长安 一、高祖 渊 武德 9年。 二、太宗世民 贞观 23年。 三、高宗 治 永徽 34年。 四、中宗 显 嗣圣 1年。 五、武则天 垂拱 21年。 六、中宗(复辟) 神龙 5年。 七、睿宗 旦 景云 3年。 八、玄宗隆基 先天 43年。 九、肃宗 亭 至德 7年。 十、代宗 豫 宝应 17年。 十一、德宗 适 建中 26年。 十二、顺宗 诵 永贞 l年。 十三、宪宗 纯 元和 l5年。 十四、穆宗 恒 长庆 4年。 十五、敬宗 湛 宝历 2年。 十六、文宗 昂 太和 14年。 十七、武宗 炎 会昌 6年。 十八、宣宗 忱 大中 13年。 十九、懿宗 漼 咸通 l4年。 二十、僖宗 儇 乾符 l5年。 二十一、昭宗 晔 龙纪 16年。 二十二、哀帝 祝 天佑 3年。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O年。
自开国至天祐四年(公元907年)梁王朱温篡位灭亡,共延续了289年,历经21位皇帝(包括武则天在内) 唐朝历代皇帝(含武周) �7�4 唐高祖 ( 李渊 ) �7�4 唐太宗 ( 李世民 ) �7�4 唐高宗 ( 李治 ) �7�4 唐中宗 ( 李显 ) �7�4 唐睿宗 ( 李旦 ) �7�4 武后 ( 武曌 ) �7�4 唐中宗 ( 李显 ) �7�4 唐睿宗 ( 李旦 ) �7�4 唐玄宗 ( 李隆基 ) �7�4 唐肃宗 ( 李亨 ) �7�4 唐代宗 ( 李豫 ) �7�4 唐德宗 ( 李适 ) �7�4 唐顺宗 ( 李诵 ) �7�4 唐宪宗 ( 李纯 ) �7�4 唐穆宗 ( 李恒 ) �7�4 唐敬宗 ( 李湛 ) �7�4 唐文宗 ( 李昂 ) �7�4 唐武宗 ( 李炎 ) �7�4 唐宣宗 ( 李忱 ) �7�4 唐懿宗 ( 李漼 ) �7�4 唐僖宗 ( 李儇 ) �7�4 唐昭宗 ( 李晔 ) �7�4 唐哀帝 ( 李柷 )